其实无论是什么模式,最终让一个企业屹立不倒的,还是你的品牌,无论模式如何变迁,渠道如何改变,品牌都能平移、跨越这些障碍。
比如这个月走访的一家德资企业,叫罗森伯格,生产一种汽车上用的连接器。
这东西似乎并没有多高的技术含量,模式也很简单,生产——然后卖给汽车企业。
如果在国内,这种不过就是个乱糟糟的五金加工厂,而这个德资企业,生产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质量控制体系都非常完善。
我去看车间的电镀环节,这一般是污染比较重的,在北京都要尽量疏解的环节,但是它那里居然一丝异味都没有,而且连电镀泥都要拉回德国二次提炼。它的负责人跟我很自豪地说,建厂十几年,没有污染过中国一寸土。
它做的就是个小东西,在整个汽车里,它占的成本恐怕连千分之一都未必有,但是它的品牌认知度高,产品品质好,所以被替换的可能性极低。
靠的就是把小东西做到极致,让你换无可换,这就是德国隐形冠军的“模式”。
归根到底,我们卖的是产品,不是模式。
4、牛人病
许多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家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搞互联网转型,靠自己原班人马是不行的,那咱们就找牛人来替我干吧!
很多老板在面临困境时想到的解决方法就是找牛人。上阿里巴巴挖人、上同行业大企业挖人、再不行去美国挖人。
牛人进来,敲锣打鼓欢迎一番,在蜜月期打得火热,但新鲜感一过去,发现好像没什么效果,于是马上反攻倒算,数落别人的各种不是,最后,不欢而散。
真相是这些大神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时机、平台和资源下功成名就的,而你的企业能够匹配这些资源给他吗?你其实只是看中了他们的资源。
我们有多少制造企业,引入了牛人大神们之后,各种大会小会的开,一下子推动这个项目,一下子推动那个项目,各种发散各种脑风暴,结果哪个项目也没讨论出结果。
你今天做企业面对的困难,从来不是因为缺少牛人,不是因为你的人不行了,而是因为人的协作方式不行了,也就是你的内部组织架构和沟通机制出了问题。
3 4 下一页> 余下全文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