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全球秩序
蒂姆·伯恩斯虽是一名澳大利亚人,但却是中国力争成为世界高科技超级大国的一个象征。这位39岁的量子物理学家放弃在纽约的职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上海,投身于量子物理学研究。他就像是一面镜子,彰显出北京颠覆全球秩序的魄力和决心。伯恩斯说:“中国拥有雄厚的量子物理学实力。顶级研究机构的水准可以与世界上的其他任何地区相媲美。现在,它们正在进行着一系列令人吃惊的研究。”
时下,伯恩斯正致力于研发新技术,希望能够让该领域的圣杯——量子计算机成为现实。他就职于上海纽约大学,担任物理学助理教授。之所以谋得这一职位是因为中国的全球人才引进计划,共招聘上万名世界最顶尖的科技人才。该人才引进计划是一项更为宏大的战略组成部分,即通过“中国制造2025”计划推进产业政策调整,壮大中国的科技实力。
中国在科研方面投入了数十亿美元,时收购大量海外资产,这些大手笔让全球竞争对手陷入不安。根据市场调研公司Dealogic提供的数据,过去两年时间里,中国公布技企业并购协议总额超过1100亿美元。由于北京在某些协议签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并购行动引发了美国等国对国家安全的担忧。1月,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主席罗伯特·阿特金森在发言时指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一项“富有侵略性并且不择手段的战略”。
上海纽约大学的物理学助理教授蒂姆·伯恩斯。他之所以决定到中国工作是因为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拥有雄厚实力。
中国政府支持的科技计划源于旨在赶超美俄,实现陆军和海军现代化的行动。现在,这些计划的触角进一步向民用领域延伸,力求让中国处在人工智能、生物制药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前沿。
成为三大支柱之一
2016年,习近平主席设定政府投资所要达成的目标,将科学和技术称之为“经济的主战场”。在本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些优先事项被进一步强化。如果取得成功,“中国制造”计划将让中国经济发生根本性变化,从一个山寨制造者升级为全球领先的制造业大国。中国的科技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强化了借鉴自谷歌、eBay和Facebook的模式,力争在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称霸全国。与外国竞争对手相比,他们的步子迈得更快更大。2016年,柏林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将这项计划称之为“一项总体政治计划的组成部分”,“从长远来看,中国希望控制全球供应链和生产网络中利润最丰厚的环节”。
习近平吹响了壮大科技实力的号角,说明中国充分意识到,科技竞争力是经济实力和主权实力以外的三大支柱之一,任何一个现代超级大国如想奠定国际地位,都必须建立在这三大支柱基础之上。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加之对宣传已久的结构调整的担忧——从投资拉动型经济转型为消费拉动——发展科技成为一个更为紧迫的需求。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个由来已久的担忧,即过度依赖外国技术。随着奉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这种担忧进一步加剧。
郑州东站的机器人警察,可以净化、监测空气质量,发现火情和进行面部识别,帮助警方追踪通缉犯。
阿特金森在国会发言时指出:“从半导体到电子商务,习近平毫不掩饰地提出要让中国‘将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目标。”“中国制造2025”于两年前提出,是一系列旨在实现中国科技发展目标的计划之一。它借鉴了德国的“工业4.0”战略,描绘了中国制造业从世人熟知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智能科技时代转变的宏伟蓝图。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这一战略更具有现实意义。“中国制造2025”提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机器人技术实现大规模的工业自动化,力求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当前的比重在0到30%之间。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