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经济产业省六大部门九名负责人组团对话跨国调研组。陈奕凯摄
山口胜彦分析中、日、德、美四国制造业升级路径的异同。李慧君摄
近年来,佛山企业对智能制造需求较大。 戴嘉信 摄
穿上用脑电波控制的“机器人西装”,伤残人士可以恢复行走。日本Cyberdyne株式会社的医护类服务机器人,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至今已研发超过20年;
当前风靡全球的特斯拉汽车,其电池系由日本名企松下提供,而松下早在30多年前就开始研发筹备该项技术。
“近些年来,日本企业沉淀了一些技术。”日本参议院议员、经济产业委员长小见山幸治说,中日产业界已开始技术转让转移的合作。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迎来了以技术合作为导向的新一轮并购热潮。在日本ESJ株式会社董事长山口胜彦看来,日本企业有技术储备,但内需不足,两国企业之间在技术合作上有一定的空间。
而佛山不少企业对日企的收购举动,正在印证这一点:4月初伊之密宣布拟购买日资控股的上海川口机械80.09%股权;3月底美的一举收购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80.1%的股权。
从2000年前后“到中国办工厂”,到当前广东一些企业“去日本买技术”,两地产业界的合作内涵有所改变。在这一趋势下,南方日报与佛山市组成的联合调研组专程奔赴日本,调研日本的产业变革以及跨国经济协作的新动向。
走进日本第一工业大县
走进爱知县县厅,在主管该县新兴产业的次世代产业室门口,一幅预告2017年机器人足球世界杯(RoboCup)的海报首先映入调研组眼帘。
RoboCup目前已风靡全球,这项致力于以机器人足球赛来推动全球机器人技术竞争发展的国际性赛事,第一届正是由爱知县名古屋市在1997年发起。随后,包括中国苏州、合肥在内的多国城市都举办了该赛事。20年后,RoboCup将重回诞生地爱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