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竞争力
不管岗位是否流失,企业都将继续加大采用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的力度。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面对“自动化扼杀普遍认为的低技能岗位”的负面报道,他们可以用降低人员成本,提高生产力和提供安全技术抵消岗位流失的影响。
未来,自动化将应用于各个行业,甚至达到无所不在的程度,但这对就业岗位并不意味着“末日浩劫”。面对自动化对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产生的影响,IBM找到了一线希望。最近,IBM首席执行官弗吉尼亚·罗曼提开始讨论“新蓝领工作”概念,即被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升级的岗位。在致信时任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时,罗曼提表示:“美国应重视基础设施投资,整合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从而提高绩效。”
在最近接受TechCrunch采访时,IBM高管格鲁德斯·巴拿瓦与罗曼提遥相呼应。他将创造的新岗位称之为“各种技能岗位”,而不是笼统地称之为“高标准岗位”或者“低技能岗位”。他解释说:“如果你和我在同一个房间,我会在白板上画一幅图表。如果你认为专业技能的分布是一条钟形曲线,高端专业技能处在右侧,低端处在左侧,中等专业技能处在中间。未来,这条曲线将向右移。我们今天认为的高端专业岗位,未来将由员工在机器的帮助下完成。”
这是一幅充满希望的景象。在取代一些岗位的同时,科技也能创造新岗位。巴拿瓦透露了IBM为“沃森”超级电脑设想的角色。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从医疗到报税的很多领域,“放大”用户的知识。历史上,每一个行业都曾出现过这样的先例。几十年来,科幻作品不断教育我们要对机器人保持警惕,各行业的不断发展变化只会让我们进一步去适应这种恐惧。它们不代表世界末日,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现实存在。
奥托表示:“被取代的不仅仅是工厂的岗位,与产品相关的其他岗位,办公室职员也是如此。我认为销售人员数量将呈减少趋势。零售业岗位可能减少,因为人们选择网上购物,网购的劳动密集程度较低。如果没有专业技能,低教育程度或者没上过大学的工人找到好工作的机会一定会减少。”
出于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考虑,自动化很容易沦为“代罪羔羊”。近年来,制造业、移民、贸易和自动化都成为舆论焦点,甚至频频遭到炮轰。自动化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岗位流失,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就是证明。2000年以来,美国制造业流失了500万个非重要岗位。不过,科技也是帮助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因素,对科技说“不”只会进一步导致国内就业岗位流失。为了继续前进,我们需要拥抱技术,既把它当成一个生产工具,同时又作为创造新岗位的手段。
为避免就业形势恶化,美国需要加大教育和培训投入。企业要让高价值员工走上新岗位,教育培训机构要让工人做迎接新挑战的准备。如果做不到,只会进一步拉大低-高技能工人之间的差距。我们的经济和我们的未来也将深受其害。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