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解析:工业4.0时代的制造业转型路径和方向

2017-07-08 17:33 浏览:1070 来源:《先进制造》全媒体   
核心摘要:中国的制造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自改革开放后,长期以来都是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低端制造,处在产业链的价值低端。国家为了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制定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方针,也就是两化融合。

  OFweek机器人网讯 制造业是泛指一切加工天然原料的行业,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做;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中国的制造业门类包括13—43大类。

  中国的制造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自改革开放后,长期以来都是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低端制造,处在产业链的价值低端。国家为了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制定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方针,也就是两化融合。近年来随着德国工业4.0的概念推出,中国也相应的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加的指导政策,试图用中国在互联网和信息化领域的强项来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制造业的信息化主要在ERP、供应链、设计、OA、自动化和MES等领域,以前主要是以国外厂商的产品销售、代理和集成为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厂商开始通过项目实施的形式来介入,仅MES和APS就有近百家,这些企业有比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并了解企业的工厂、车间、机器、物料和人的管理流程,自己研发了MES、APS等软件,但是这些软件很难形成标准化、统一化的产品,因此也很难成长。大部分的MES、APS软件实施厂商都是通过项目实施来维持生存,而且现在制造业企业也比较缺钱,不大容易拿得出较高的资金来实施信息化改造。

  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涉及到机器换人、自动化生产线、工人专业技能的提升、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高层的远见等等,并不是实施一套软件或信息化就能改变并见到效果的。

  传统制造模式是大规模的批量生产方式,标准化、流程化的企业业务管理模式,预制化、固化的软件和服务方式。而新生代的消费主体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追求的品味越来越趋向个性化和差异化,这使得传统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服务等过程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因此规模化、标准化、预制化的传统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定制化需求。中国传统制造业新一轮大洗牌在所难免。摆在这些企业面前的生路要么是转型,要么是升级提升竞争力。

  而制造业要想真正转型升级,我认为应该按照国家制定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从供给侧改革,走向价值链高端,利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优势,打通中间流通环节,直接对接和面向用户需求,让需求拉动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释放过剩产能。

  近来由于人口基数的庞大和市场需求的发展,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位置,互联网用户有7.1亿,加上移动互联网用户有9.8亿,这里有巨大的消费需求。在电商领域,仅京东、淘宝、天猫就占领了用户流量的80%,他们掌握了用户的消费习惯,可以轻易通过大数据分析出消费者的用户画像、消费习惯,从而掌握个性化需求,但是他们目前的电商平台只能卖库存,无法直接对接工厂。

  这就给了制造业极大的机会,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方向应该是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服务化,要打造数字化工厂,通过机器人替代人工实现自动化,通过软件实现信息化,然后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实现柔性化的生产方式,再通过协同供应链达到跨企业的上下游信息透明、协作设计与生产,直面互联网用户,最终满足个性化时代的定制生产和服务。

  未来将会有一个电商与工厂打通的平台,流程可能是,个性化订单下单,订单的批次整合,工厂的筛选,工厂产能检查,工厂对订单的确认,上游原料供应采购确认,工艺工序确认,排产仿真和确认,物流周期确认,分销商确认,总成本确认,产品设计参数的传递,物料的采购与供应,生产计划排程,生产制造的监控,物流配送的分配,产品的交付,产品使用的跟踪与反馈。

  要想达到这样一种生产和服务的模式,工厂应该首先要信息化,但是现在的信息化已经不同于过去时代的信息化了,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并不意味着要采购购买大量的软件,如ERP软件、设计软件、供应链软件、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等。

  在新的面向个性化服务、定制化生产方式的时代,整个生产方式都是智能和柔性化的,是需要灵活多变,能够自适应的,而传统软件都是面向大规模标准化制造的,固化的软件,难以适应复杂、快速多变的个性化需求。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杜尔高效环保的Oxi.X RE系统助力Orafol净化溶剂(挥发性有机)废气

上一篇:

市场潜力大 我国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需加速追赶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凡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及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QQ:303923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