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季度发布的国产手机来看,在系统和芯片上进行了较大升级大厂商,比如小米5C搭载自研澎湃S1首颗芯片,ARM A53架构、big-little大小核CPU的芯片,GPU是Mali T860MP4,采用台积电28nm HPC+制程。在CPU和GPU的配置上,比之前小米和联芯合作共同推出的联芯L1860C平台强了很多。
虽然在跑分性能上跟同级别的高通骁龙625、联发科P10相比略胜一筹,但这也只限于中端芯片的段位,并且从去年开始旗舰级的芯片就已经步入14nm或者16nm的FinFET时代,而澎湃S1采用的28nm制程工艺,也比较落后。至于系统,根据官方介绍,本月可升到到Andriod 7.1MIUI开发版,体验有望进一步优化。
比较意外的是,荣耀V9竟然搭载了华为高端芯片麒麟960,要知道该款芯片此前都是首发P系、mate系列。该款芯片采用了16纳米工艺,采用全新的A73架构,CPU能效提升15%,多核性能提升18%,GPU性能提升180%,能效提升20%,相较于此前荣耀V8搭载的麒麟950,性能有了大幅度提升。
此外采用基于Adriod 7.0系统深度定制优化的EMUI5.0系统,加上独有的人工智能算法提高了芯片内存的调用效率,有效减少了微信卡顿,提高运行速度。根据官方介绍,荣耀V9持续运行500天后,流畅度可保持为原来的80%,而其它安卓在相同时间测试后,流畅度只有起初的50%。从实验的数据来看,还是蛮值得期待的。这也是国产手机厂商中为数不多在软硬件两方面进行了较大升级的厂商。
在腾讯手机管家报告中,参与调研的的用户指出的硬件、系统、使用时长、App安装太多大致上反映出了影响手机运行是否流畅的原因。反观国内某些手机厂商一个劲扩容内存,而置芯片、系统等核心要素于不顾,很难想到消费者会为此买单。
当全屏幕设计、无线充电、虹膜辨识,甚至是全新的人机感测接口等手机外观日益成为消费者购机的参照因素,不得不令人反思当手机的“面子”超过“里子”,日趋同质化的手机竞争,厂商们靠什么突出重围。
不过打造软硬件封闭化体验的苹果,总能后来居上,或许能提供一些经验。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