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武汉造”内焊机器人破解世界难题

2016-09-18 08:21 浏览:155 来源:亚洲工业网   
核心摘要:湖北日报讯(记者王成龙、通讯员胡琼之)一条50米长的生产线上,6个比拳头略大的机器人,分头钻进6根28厘米高的钢板U肋,开展焊接。不久,这批钢板将装上武汉沌口长江大桥。这些机器人的研制成功,将大幅延长钢桥焊
         湖北日报讯 (记者王成龙、通讯员胡琼之)一条50米长的生产线上,6个比拳头略大的机器人,分头钻进6根28厘米高的钢板U肋,开展焊接。不久,这批钢板将装上武汉沌口长江大桥。这些机器人的研制成功,将大幅延长钢桥焊缝寿命。
        钢结构桥梁因成本低、桥墩少等优势,成为建桥主流,旧金山大桥、港珠澳大桥等均属此类。钢桥需在桥面钢板下焊接U肋(一种U形钢筋),以增强抗扭、抗压等关键性能,但U肋内焊是世界难题。如今,这一难题在武船重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武船重工)成功破解。
        武船重工高工张华解释,以沌口长江大桥为例,每块钢板长12米,钢板下需纵铺6根U肋。每根U肋长12米,密闭凹槽仅28厘米高、30厘米宽,人无法钻入焊接。世界通行做法是,从外部对U肋和钢板进行外焊。如此,U肋与钢板的焊缝一般15年就需大修。
       2011年,武汉锂鑫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和武船重工联手攻关。去年,研发出U肋内焊机器人,并在武船重工设生产线。
       记者看到,生产线尽头有栋“两层小楼”,这是生产线的“大脑”,装有烟气回收系统、操作系统等。“大脑”伸出6根“指头”,“指尖”各有一个焊接机器人。机器人钻进U肋,一来一回40分钟,一块钢板和U肋的内焊即完成。
    武汉锂鑫总经理介绍,U肋空间狭小且近乎密闭,焊接过程中的高温和烟尘,会影响机器人“智力”。因此,教会“大脑”合理排烟、送气、散热等,是技术关键。
              今年3月,武汉锂鑫将内焊的产品送到华中科大试验,数据显示:仅外焊,在120兆帕至160兆帕压强下,U肋焊缝承受470万次重压后可见裂纹;加用内焊后,在120兆帕至220兆帕压强下,承受900万次重压,仍无裂纹。武汉锂鑫成功申请3项国际专利,成全球唯一服务商。
         专家分析,采用此内焊技术,桥梁建设总成本几无增加。该技术的成功研发,将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建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原标题:“武汉造”内焊机器人破解世界难题)

 

netease 本文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理想汽车CEO李想年薪6.4亿

上一篇:

中信重工洛阳特种机器人产业基地投产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凡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及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QQ:303923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