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工控网讯 制造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转型升级的论调喧嚣尘上、蔚然成风。很多制造企业也纷纷踏上了转型之路,什么工业4.0、智慧工厂信手拈来,但依然难逃苦苦挣扎的困境。作者走访了1135家制造型企业,看到了他们的煎熬、尝试以及失败,并总结出他们在转型升级中犯下的五种致命错误。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这几年制造企业日子不好过,大家纷纷动起了“转型升级”的脑筋,成功的有那么一些,但更多的是把自己玩死的。
按照马云爸爸的说法,成功经验各有不同,失败教训总是相似。
所以我今天就跟你们说说,制造企业都是怎么在转型升级中把自己玩死的。
1、巨婴病
当你是个乞丐的时候,千万不要吹牛,假装自己是皇上,因为它会给你在心里构建一个虚幻而美好的未来。
吹得时间久了,别人没信,可能你自己反而信了。
在我走过的这1000多家制造企业里,70%都是自我感觉四面楚歌。
想突围呢?放眼一望,四面八方都是互联网、互联网、互联网!
于是土豪们纷纷开始“转型”,做吸尘器的改做机器人,做农机的改做无人机,天下熙熙攘攘,皆为贴上互联网。
很多人以为传统企业不懂互联网,然而说起工业4.0、智慧工厂、工业互联网……这些新词,其实土豪们比谁都明白。
然而我转进他们车间一看,乱七八糟、一塌糊涂,连20年前的基本精益生产都没有。
你只要问一句,他们就会说“国内这个行业都是这样,我们还是比较好的呢!”。
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发现,好像自己什么都不做,反而活得还好一些,而这种看起来的“好一些”,麻痹了他们对于现状和未来的判断,这是另一种作死。
曾经见过一家企业根本没有技术可言,靠买两台设备、招一批人给别人造东西起家,当年靠着关系辉煌过一段,但是车间管理一塌糊涂,贴上个“坚守实业”的标签,就把自己当成了国家民族的救星。
中国的很多制造企业就像一个巨婴,总是不能根据自己的现状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战略。
1 2 3 4 下一页>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