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迁美,原因何在?
中国制造厂商纷纷在美国选址建厂,是海外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的一种,简称FDI。FDI一般分为横向与纵向,前者将整套加工流程平移居海外,实现本地化,比如雀巢在全球194个国家的447家加工厂。而纵向FDI一般由于各地生产要素成本的不同,在海外采用代工厂模式,将加工流程打散、细分给海外供应商,比如耐克、英特尔、苹果的代工模式。二者背后的驱动力,均是制造业工厂追求的利益最大化。
当企业决定在海外投资建设FDI时,往往是为了规避出口时产生的运输成本、关税等等。特朗普上位后所持有的“反全球化”倾向,使得中美关税提高至45%,双边贸易锐减50%(华尔街见闻)。对于中国制造业,出口美国成本的飙升,使得FDI成为了相对便宜的出海方式。
其实若干年前,奥巴马政府已经在实施“重振美国工业”的战略,并设立了很多奖励计划和鼓励措施,重点发展美国制作业。回顾历史,中国企业对于美国的境外投资金额也是从2014年开始飙升。
特朗普对本土企业的税改方案,也在鼓励这一制造业回美浪潮。特朗普欲将企业所得税从35%降到15%,降低了在美国设立工厂的税收成本。而对于美国企业的海外分公司,特朗普为了鼓励海外资金回流,促进企业在美国境内再投资,特朗普对于在海外子公司的累积利润提取回国一次性只收取10%的税。苹果、Alphabet、微软、思科和甲骨文在海外共拥有约4880亿美元的现金。按照特朗普的新税率计算,他们将节省大约1220亿美元的税收。
从生产角度来说,在出口成本上升的前提下,“美国制造”越发显现出其优势。2015年,浙江的科尔集团在美国南卡州开设纺织厂,现已在美国雇佣了200多位全职员工。虽然美国工人的工薪往往是中国工人的2倍,但美国的电费比中国便宜一半,燃油价格也便宜1/4左右。对于科尔集团而言,每吨的纺织品相较美国而言节省了25%的花费。
从市场角度来说,中国人是“明日的消费者”,美国人则是“当下的买家”。中国企业在美国本地设立工厂,可以更好地了解海外消费者的习惯、心理,更加靠近西方市场,做出快速响应;同时在美国本土制造,对产品库存要求较低,有利于节约交通、仓储成本等。
谁来?谁不来?
重资产的企业(CapitalIntensive):来
纺织、化工、造纸、包装、汽车制造、科技制造等等。这些企业均为重资产的企业,需要大工厂、大库房、大原材料等等。以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和富士康为例,他们已经开始迁美的步伐了。
重人工的企业(LaborIntensive):不来
以人工为主的衣服、玩具厂等,短时间内不会迁美。即便中国的劳务薪资不断提升,但相对于美国而言还是低很多,对于重人工的企业,将工厂留在海外仍然可以节约成本。除此之外,中国服装业在过去几十年里所积累的生产水平、流程化、一体化等等,是美国在短时间内难以超越的。大多数美国工人也没有中国工人生产的技能。
3 下一页>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