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5: 控制要求有真正算数的数字,而不只是容易计数的数字。
我们往往统计容易的数据,如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库存数.而我们真正要的是控制管理的数据如A类B类、C类的库存数。
原理6:把生产调整次数分配给高值物品以降低其库存,可轻而易举地补偿低值物品库存的增长。
对A类或重要的物料进行重点管理,从计划、生产、采购、库存、成本、财务均对此物料进行监控。
原理7: 正确的EOQ是好的,但更短的生产调整比它要好得多。
重要的是懂得EOQ的基本概念,而且能够确信所用的模型对所研究的特殊情况是最有效的。EOQ公式中包含许多假设,实际工作者要恰当地来应用公式就必须懂得这些假设的意义
原理8: EOQ计算只是起点;修改它们以获取实际的结果。
计算机系统只是按你假设计算出建议数、分析它、合理使用。
原理9: 预测是可作为工作出发点的一组数字,它不是工作的终点。
预测本身没有错,而管理预测的人员确有水平高低,企业中最聪明的人应该去作预测。
原理10: 给每一使用者一个适用于其需要的预测。
预测不要笼统,应针对不同的人给不同的预测。如资金预测、销售预测、设备预测、生产预测。
原理11: 预测的物料越是大类越准确。预测期越短越准确.越长期越不准确.
对未来的判断只能是产品大类预测。采用滚动预测方法,来避免预测的波动的影响。
原理12: 预测与实际的闭环差异分析才是最重要的。
评价预测、分析预测、调整预测是预测管理者责任。
原理13:不到尽可能最后时刻,不要把存货物品委置于任一具体的地点。
控制存货的基本方法是准时化.
原理14:正确地回答一物品何时需要比确定要订多少货重要得多。
对库存周转率来说,何时采购、何时生产就是准时化的概念。
原理15: 由于不确定性不能被消除,订货点法要求有安全存货。
零库存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现实不是完美的。不幸的是安全库存的公式是假设正态分布下才可行的。
原理16:只有在统计学的假设是有效的场合并且在经过测试之后,才应用统计学技法去设定后备存货。
很多统计学的算法并不适应制造企业动态模糊的变化.
原理17: 用经验法则来设定预备存货也不行,因为这些法则忽视了需要它们的理由
预备存货总是要有依据的、理由的。
原理18: 简单实际的技法可能提供更为经济的库存控制。
这也就是简单的看板张数和OPQ更加在企业流行的原因。
3 4 5 6 下一页>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