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仪器缘何丢掉大半市场江山?
“科研人员不敢浪费自己的金钱和时间。”中科院化学所副研究员袁景和曾经表示,“你(国产仪器)再便宜,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评价你。”他所反映的问题直指长期以来仪器研制与应用存在不匹配的现状。一台科学仪器在实际工作中的灵敏度、精确度、稳定性,都是仪器购买厂家的重要问题。这些数据也反映了仪器被市场接受的程度。
对用户来讲,没有权威的技术认证数据是不敢购买国产仪器设备的重要因素。很多单位因为不了解国产仪器设备的适用范围和怕担风险,怕技术不成熟,而宁愿高价购买进口仪器。
在仪器技术方面,搞前沿科技研究的机构购买进口仪器无可厚非,我国在高端仪器领域确实技不如人。某些科研机构和单位还以购买进口仪器为荣,形成了跟风和攀比的现象。这种进口仪器垄断或半垄断市场的情况下,人们购买进口仪器是否值得,就有待商榷了。
国产仪器如何破冰尴尬市场形势?
谈及如何处理进口仪器市场垄断问题,很多人都说起了政府政策。仪器行业的市场垄断情况,也需要政府来调控改善。譬如制定仪器行业的验评推介制度,给国产仪器足够的话语权,提供推介展示、与进口仪器PK的第三方平台。针对仪器用户,可以出台鼓励政策,购买国产仪器可以获得政策上的支持和资金上的补助。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限制或禁止某些单位购买进口仪器,比如那些明明不需要进口仪器功能却嚷嚷着要买进口货的乡级单位。
除了政策问题,国产仪器也该继续反思自己身上的不足,别做政府“扶不起的阿斗”。虽然“酒香也怕巷子深”,但是当科研人员跟着政策走进“巷子”,却没有闻到令人满足的“酒香”,下一次就再也不会踏进来。此外,面对市场垄断,仪器企业一味打价格战吸引客户,不但收不回足够的利润来支持后续研发,还会贬低自身品牌形象。国内仪器行业只有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仪器产品,用过硬的质量和技术挺直国产仪器的脊梁,才能在竞争中有底气。
无论是内部发展环境还是外部市场需求,国产科学仪器的发展都处在一个非常好的阶段。如何在产品创新的同时,进行管理和运行模式的创新,通过摸索、调整,找到属于自己的路,让企业和整个产业都能发展起来,是现在国产科学仪器企业急需思考的问题。在重重重压之下,打破进口科研仪器设备垄断势在必行。且不论“国”字当头,也不谈支持国货的问题,就市场而言,希望能给国产仪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