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助力基础研究开启新一轮“加速跑”

2017-04-06 10:04 浏览:759 来源:经济日报   
核心摘要:基础物理领域,我国取得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拓扑半金属、外尔费米子、中微子震荡等大批原创性成果。我国科学家发现的铁基超导材料占世界一半以上,并且保持着国际最高超导转变温度。

亚洲工业网讯: 我国基础研究加速发展,在生物化学、基础物理、干细胞研究、蛋白质研究、纳米研究、大科学装置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中国正走向高科技高速发展阶段。

10年前,施一公在清华的实验室刚刚启动,开始第一个科学实验。如今,他的实验团队于2015年发表的RNA剪接体结构已经登上了国际经典生物化学教科书的封面。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说:“2006年当我决定放弃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职位全职回国时,有很多人疑惑不解。今日回头看,再没有人会怀疑这个决定的正确性。这十年,我亲身参与了中国的高速发展,深切感受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正在发生的进行时。”

施一公的故事并非个案,近年来,中国基础研究成果频出,开启了新一轮“加速跑”。

持续投入打造新实力

“我国基础研究加速赶超引领,发展进入新阶段。”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叶玉江表示,近几年,在不少基础研究重要领域,我国已经开始并跑或领跑。

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助力基础研究开启新一轮“加速跑”

基础物理领域,我国取得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拓扑半金属、外尔费米子、中微子震荡等大批原创性成果。我国科学家发现的铁基超导材料占世界一半以上,并且保持着国际最高超导转变温度。我国多次刷新并始终保持多光子纠缠世界纪录,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实验卫星并圆满完成实验任务,持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发展。

我国干细胞研究保持国际前列,率先实现小分子化合物诱导体细胞重编程和转分化,首次证实非胚胎来源的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首次构建出小鼠—大鼠异源杂合二倍体胚胎干细胞、破解了种间杂交的天然资源限制。

在蛋白质研究领域,我国科学家首次解析了RNA剪接体的结构和分子机理,揭示了埃博拉病毒糖蛋白和其受体蛋白相互作用机制,解析了菠菜主要捕光复合蛋白质机器的结构……这些成果都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

我国纳米研究整体实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我国科学家开辟了国际梯度纳米结构材料研究新领域,为发展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提供了新途径;

运用“纳米限域催化”新概念,实现了甲烷一步高效生产高值化学品,有望颠覆煤化工近百年来传统反应路线;成功制备出5纳米栅长碳纳米管晶体管,实现速度和动态功耗超越硅基器件。

大投入打造新实力。这些成果的取得,与我国在基础研究中不断增长的投入密切相关。

北京大学教授谢心澄院士就表示:“做物理需要钱,对于物理的发展,国力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近15年科研条件不断提高,跟美国先进实验室比,起码在仪器上不吃亏了。近几年,我们确实创新能力不断增加,而且做出了很多原创性的工作。”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叶玉江介绍,“十二五”以来,我国不断优化财政性科技投入结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基础研究投入从2011年的411.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716.1亿元,增长了73.8%,年均增幅14.8%。中央本级财政基础研究支出500.45亿元,占中央本级财政科技支出的20%。

1  2  3  下一页>  page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理想汽车CEO李想年薪6.4亿

上一篇:

俄罗斯现场3D打印建筑取得重大进展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凡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及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QQ:303923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