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在美国的情况
正如前文所说,“工业4.0”将是一个长期方向,美国现阶段也尚在摸索和努力的过程。不过与“中国制造2025”不同的是,美国的“工业物联网”是由企业巨头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而然地提出,而不是由国家“顶层设计团队”来制定的战略方针。这其中的差异如果具体剖析就意味着:
美国实际上已经走完了工业3.0的发展阶段,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渗透,“工业4.0”几乎已经是呼之欲出——虽然德国人最早使用了这个名词,但美国那套早已高度现代化的工业标准,也并不是在今天因为某个新词的诞生才突然出现。所以,美国后来就基于“物联网”的英文单词重新包装了“工业4.0”这个概念,即:工业物联网,一套面向工业应用的物联网体系。
总之,不管有没有一个专门的词来形容美国的工业水平,其已完完全全走过工业3.0的发展则是无法争辩的事实。
反观中国,包括央企和国企在内,还有多少生产线至今仍在大量使用着人力?有人会说美国是故意把那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到了中国。这种观点没错,但我们今天不就是要谈如何把这些不得不使用人力的制造业转型成为符合“工业4.0”要求的有竞争力的企业吗?这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我们不能只提出一个口号,让有钱的主大批量采购现代化机器,让顶起中国出口半边天的中小型制造业“自生自灭”。
所以,“从内部改造”会是一种比较符合国情的发展路线。前面提到的理工科本科生们会有很多发挥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最后附上一张2015年美国工资增幅前十名职位表。“码农”虽然起薪高,但这两年薪资增幅被CE和EE的工程师赶超。这个现象与本文的分析似乎有些不谋而合?
1.机电技师:9.3%
2.电子与电脑工程师:8.3%
3.副厂长(制造业与物流业):8%
4.机械工程师:7.4%
5.质量工程师:7.4%
6.网络工程师:7.4%
7.办公室经理:6.7%
8.维修经理(制造业与物流业):6.7%
9.软件工程师:5.5%
10.客服中心专员: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