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中俯瞰,杨浦滨江风景线与附近写字楼、轮渡码头融为一体
>>>假期特辑:爱上海·爱申活
东方网记者蒋泽、徐程10月3日报道:斑驳的石墙、残破的灯塔基座、风中飘荡的芦苇丛……仅500米的长度,却浓缩了前后一百年的城市、工业记忆。刚刚开放的杨浦南段滨江风景线,尽管是短短的示范段,可值得品味的却实在太多。
东方网记者日前实地探访了这段滨江风景线。沿着杨树浦路从北向南走,丹东路进去便是丹东路轮渡码头,旁边一排刚装修好的写字楼和码头间藏着一条慢行道,这就是通往江边的入口。如果市民从南边来,怀德路就是更近的入口。
曾经,杨树浦路代表着杨浦的辉煌,杨树浦发电厂曾是国内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杨树浦水厂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杨树浦路沿线因处于黄浦江下游,沿江大量滩地售价低廉,且与租界中心区相通,交通便利,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至1937年,外商相继涌进杨树浦路沿线办厂。这里有日商开办的裕丰、大康、公大等17家纺织厂、4家冶金厂;英商马勒等造船厂3家、怡和等6家纺织厂,中国肥皂公司等14家轻工业厂,上海煤气厂等2家;美德等商人还开办了10家工厂。那时候,这里是整个上海的工业中心。百年前的布局,甚至一直影响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