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展望中国制造2025 期待制造业的未来

2017-07-26 13:11 浏览:1232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核心摘要:目前中国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约36.9%,从业人口大约1亿,对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的贡献巨大;同时制造业还是服务业的根基,创造了大量衍生的工作机会。美日欧的发展历程也告诉我们,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话语权。

OFweek工控网讯 现在基本每个企业家都在说转型,但是我们要认清一个事实,制造业的转型是制造业内核的延伸,是在其熟悉的领域和轨道上的创新和延伸,转型,绝不是转行。

一、制造业+是制造大国向强国升级的重要方式

首先用三句话表达目前国内制造业的看法。

第一,“制造强则中国强”。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文件开篇名义: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充分说明了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对中国战略转型的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约36.9%,从业人口大约1亿,对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的贡献巨大;同时制造业还是服务业的根基,创造了大量衍生的工作机会。美日欧的发展历程也告诉我们,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话语权。

第二,“大而不强思变革”。中国制造业目前的现状是制造业2.0、制造业3.0、制造业4.0并存,但是从现状看,目前绝大多数企业还在2.0的电气时代停留,新型制造业3.0提升,龙头企业和优秀上市公司正在向4.0进发。

第三句,“基础具备加速行”。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基础和产业工人,拥有世界上最聪慧的企业家,不论是商业智慧、创新的精神、勇于学习的动力还是为实现目标坚定的决心,中国企业家都走在了世界的前端。

前两天我在山西调研一家国内知名的重型卡车企业,在那里我碰到了奔驰动力总成全球销售负责人亚历山大先生,他对我提到中德制造的区别,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德国制造还在花大量的精力在研究系统和流程的时候,中国企业已经在积极地因地制宜,大胆实验,并在实验中纠错,这一点值得敬佩。未来中国制造,一定潜力无限。

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已完成引进、吸收、再创造的过程,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申请国,整体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不断的提升,进入了以原创为主要驱动的发展阶段。亿万人口的广袤市场,完整的产业配套条件,以及不断崛起勇于创新的创业者和开拓者,中国已经具备向智能制造转型的基础。

那么,未来对于中国制造业该如何提升呢?

我认为,制造业+是制造大国向强国升级的重要方式。新经济对经济总量的贡献目前比重还比较小,制造业的升级显得尤为重要。“制造业”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分析问题和加入要素出发,缺什么补什么,让“制造业+”成为由大到强的推动力。

这其中不仅包括加互联网的融合,还要加上技术的创新、机制的变革、跨界的融合,我们会在制造业+的过程中为优秀企业提供资本支持。

二、未来十年是制造业+的投资窗口期

从政策面看,打造自主高端制造业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中国制造2025》用“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等来强调了制造业的作用,明确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的方式,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从资金面看,去年以来“一行三会”政策频出,防风险去杠杆,提升直接投资在融资中所占的比例,引导资本脱虚就实。IPO加速的条件下,一大批科技型、创新型制造业企业顺利过会,也会刺激一级市场投资积极拥抱实体经济,助力制造业转型。

从产业面来看,中国制造业本身已经暗潮涌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怎么去选择一个好的投资标的呢?见微知著,我们总结了四个维度来衡量一个企业制造水平的高低:

一是从员工收入看制造,人均收入很低的制造企业很难产出伟大的产品;

二是从合作伙伴看制造,供应商是谁,最终使用产品的客户是谁,上下游客户是否优质,都可以反映这家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我们投资的力星钢球,服务的客户包括了全球最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从一颗小小的钢球就能体现制造水平;

三是从工厂管理看制造,主要是看工厂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

四是从员工面貌看制造,好的企业是能够“闻”出来的,员工的工作状态、精神面貌是能看出来的。

nbsp; page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江苏海伦石化PTA项目最高烟筒施工完美收官

上一篇:

2017年上半年杭州4122户家庭用上光伏发电 安装量超历年相加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凡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及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QQ:303923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