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劳动强度的要求:上世纪60年代,生化检测项目不足20项,而进入21世纪,很多地区的收费项目已经可以达到近1000项,常用项目近300项;生活水平的提高、循证医学的发展也使得样本量急剧增加。但是,科室规模是有限制的,轮岗、一人多岗成为检验科/实验室的常态,劳动强度大幅增加。笔者有几位朋友在不同地区的三甲医院检验科工作,他们每天微信运动中记录的步数均在15000步以上,可见有限的空间并未限制移动的频率,劳动强度可见一斑。因此,可以降低劳动强度的产品,也成为医疗机构选择产品的重要依据,POCT产品的智能化、自动化成为必然的技术方向。
三、新概念及产品
笔者在2016年的西安CACLP展会上首次了解iPOCt(智慧POCT)的概念,然而在今年的青岛CACLP展会则出现了至少5家将概念落地为产品的公司,可见这个新概念在业内的认可度颇高。iPOCT概念的是将POCT仪器的发展融入了更多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大数据等“互联网+”元素,从而达到高通量、准确度、便捷性、数据化的功能, 这与笔者对未来产品发展的趋势不谋而合。
笔者翻阅资料,在2015年科技部成立的即时检测与健康监测物联网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十三五”研讨会中,与会专家达成共识,认为2015年即时检测产业进入iPOCT元年。在2016年POCT无锡年会上,《iPOCT&智慧即时检测》专著首发,书中对自动化、智能化、云端化的核心理念做了诠释,对未来中国POCT行业将走向与欧美国家发展模式不同的,具有自己特点的iPOCT道路做了预测。不得不说,业内有这样一批优秀的战略家是POCT行业之福。
部分iPOCT生产商简介:
从上表可以看出目前iPOCT理念的应用多是基础功能,通过数据收集、远程传输,在售后服务、在线质控方面提供客户的增值服务,而在“大数据分析”等更加深度、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比较少。iPOCT理念的最终落地,成为医疗机构甚至患者喜闻乐见的产品,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
四、小结
经过20年的发展,今天的POCT至少已经实现了全定量、自动化、精准化、国产化,而且有了与时代背景相符的理念诞生,可能会裂变成一个全新的品类。云端化、信息化、个性化、共享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从0到1已经很是不易,且行且珍惜。
丛玉隆教授说:我们不知不觉就走进了移动互联网医疗的时代,智慧即时检测时代已经来到你的面前,你愿意或者不愿意,它都会到来!借前辈的金玉良言,笔者呼吁,张开怀抱迎接未来智慧POCT的20年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