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切齐备
离智慧城市还有多远
当济宁的张广耀在手机上打开“电e宝”APP,合并支付了本月的水电费账单时,这个“电e宝”平台像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任何一个支付平台一样,同时产生了一笔代收手续费。这笔手续费的支付者是济宁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济宁市区只有两家自来水交费营业网点,目前也没有开通水费的线上支付方式,‘电e宝’能一次性支付水电费,省时省力。”张广耀说。
上海的陈先生在手机上打开“付费通”APP,完成了水电气账单合并支付后,“付费通”平台则收到了各来自水、电、气企业的代收手续费。“使用了十几年的生活缴费方式,已经很习惯线上支付了。”陈先生说。
对于普通用户来讲,他们不会关注代收手续费的支收方是谁,支付方式的便捷程度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而对于企业来说则不同。其实,不管是线上收费,还是线下银行或任意代收网点收费,代收手续费对于企业来说都存在,只是收费的主体有差别。“电e宝”和“付费通”的差别在于,一个是由企业搭建的电费代收支付平台;而另一个则是由上海市政府部门牵头、联合多家公用事业出账机构及银行单位共同设立的支付平台。
从济宁和上海“多表合一”推广的情况看,上海实现了水电气“三单合一”(无供热),远比济宁水电“两单合一”的成效显着,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政府搭建的支付平台更具公信力,但事实上却隐藏着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
自然,任何一项新兴事物在推广过程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上海“三单合一”也仅限于“多表合一”试点的近千户用户。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除了技术、政策、投资、企业诉求与经营理念等方面对推广“多表合一”信息采集产生影响外,用户的能源消费惯性、企业经营方式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多表合一”信息采集的推广。
以上海为例,普通居民仍然保留着水、电、气“先使用、后付费”的消费习惯。据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上海实现电表远程集抄后,居民由于不习惯电子账单引发不满,上海市电力公司不得已又恢复了抄表员上门送账单的做法。在上海,不仅是电费账单,水、气费账单也依然由抄表员送上门。而水气热“后付费”的现状,在江苏常州、苏州等城市都普遍存在。本该由“多表合一”信息集采带来的“劳动力红利”无处释放。可见,“多表合一”信息集采甚至智能表计的推广还需要经历一个“移风易俗”的过程。
在北京,有些社区由物业管理部门代收代缴水电气费,而供热除了市政统一供热外,还有集体供热,供热企业多达上百家。这些都无疑给“多表合一”信息采集的推广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更需要从政策层面有一个相应的规范、引导过程。
尽管推广难度不小,但已与智慧城市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多表合一”信息采集工作,已在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的政策中被明确将大力推进。对于用户来说,能享受到“一键式查询、一张卡交费”的一站式网络化服务是最终目标,而在这中间,政府、企业该如何找准自己的发力点,破解配套政策不到位、打破行业壁垒实现对接,显得至关重要。“多表合一”信息采集无疑是互联网与能源领域深度交集的产物,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大数据的应用以及附带而来的多项综合功能,对于建设智慧城市、节约型社会将发挥很大作用,这一切非常值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