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仪表
校准实验室中的不确定度应关注哪些?
2017-07-08 13:03  浏览:1253

表1为依据JJG99-2006《砝码检定规程》进行校准获得的一套F2等级砝码的校准结果,砝码使用时,既可以使用实际值又可以使用标称值。使用实际值时,实际值=标称值+修正值。客户可以使用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不确定度,也可以使用规程规定不确定度,校准结果不确定度一般小于或等于规程规定的不确定度。实际应用中,更多情况下,客户使用的是规程规定的不确定度,因为这是上限值,只要满足有关等级的要求,这个值是不变的。使用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还受其他相关特性的影响,对于F2等级砝码,这些特性包括诸如稳定性(调节腔有调整物)、磁化率、密度等因素,即使校准结果不确定度再小,也可能并不提高砝码的准确度。

第二种情形,按照JJF1094-2002《测量仪器特性评定》规定,如果依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或者在测量不确定度不超出最大允许误差(±MPE)绝对值的1/3条件下,可以不考虑测量不确定度对符合性的影响。就是说,客户是不需要使用到不确定度的。实际上,大量的仪器,尤其是工作计量器具都属于这种情形。例如,依据JJG30-2012《通用卡尺检定规程》校准量程200mm、分度值0.02mm的游标卡尺,对于该卡尺,客户只要知道卡尺在0~200mm范围内使用,最大允许误差为±0.03mm,而测量不确定度U=0.01mm并不是卡尺的计量特性。由于校准点有限且示值误差没有线性关系,卡尺没必要也无法修正使用。另外,对卡尺的其他相关特性如测量面的平面度、刀口内量爪平行度等的符合性评判,是保证示值误差满足要求的必要条件。

我国目前拥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918项、国家校准规范477项、型式评价大纲92项、计量检定系统表95项,还有其他国家计量规范38项以及大量的行业、地方规程,体系相对完善,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所不能比拟的。常见计量器具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这些计量技术规范自起草过程已经充分考虑吸收了目前国际国内相关文件的术语、符号与定义,以及相关的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和方法,分析了测量不确定度和量值溯源的合理性,基本代表着我国目前的水平。前面举例所提到的钢直尺,依据JJG1-1999《钢直尺检定规程》,采用三等金属线纹尺作为标准器,对于1m的钢直尺,测量不确定度U=0.05mm,与钢直尺最大允许误差±0.20mm相比处于一个合理范围。有了这项全国统一的计量技术规范,全国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各类校准实验室,都采用了统一的方法对钢直尺进行校准。在我国目前被校准仪器数量巨大、校准机构和仪器使用单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这无疑有利于保障校准工作水平和提高校准工作效率。这里所分析的钢直尺是最简单的仪器之一,对于比较复杂的计量器具,如采用0.02级活塞压力计对0.05级活塞压力计进行校准,如果没有统一的校准方法,没有明确的符合性评定,而是通过对校准结果和不确定度的分析,从校准结果来确认被校准0.05级活塞压力计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对客户是有相当的技术难度的。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校准实验室、校准实验室认可评审以及客户对校准证书的确认,测量不确定度应重点关注在非标准方法和实验室制定的校准方法上。

3  4  
4/4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