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CMC应该用包含概率约为95%的扩展不确定度表示。CMC的单位应当始终与被测量一致,或者使用与被测量的单位相关的其他单位表示,例如用百分比表示。当CMC的单位与被测量不一致时,应给出必要的说明。
CMC的评估和常规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过程是一样的,但CMC是在“常规条件”下评估,并且选择的校准对象应该是对该参量可校准的最好性能的器具。“常规条件”是指测量仪器、测量人员、测量方法、环境条件为实验室在其认可条件下所正常达到的要求,而被校准对象必须处于“接近理想”的状态。CMC不能包括被校准仪器的缺陷的物理效应影响。必须强调的是,这并不是说不考虑被校准仪器对不确定度的影响,而是这种影响处于理想的最小状态。也就是说,针对一种实际存在的被校准仪器,且准确度最高,分辨力最小,重复性最小,漂移最小,其他特性影响最小。
对于校准实验室,其CMC与开展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可以合并完成,校准证书所给出的不确定度也是依据同样的流程。鉴于JJF103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中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已全面采用GUM方法,通过计量标准考核的实验室可以把这几个方面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合起来。但是,CMC、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计量标准考核的不确定度计算是有区别的,主要体现在被校准对象所引入的不确定度的考虑。
3、校准证书
校准证书是校准实验室的最终产品,校准实验室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程序、CMC评定都是服务于校准证书中的校准结果测量不确定度,ISO/IEC17025规定,校准证书应报告测量不确定度和/或符合确定的计量规范或条款的声明。
CNAS-CL07:2011《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要求校准实验室一般情况下校准结果应包括测量结果的数值y和其扩展不确定度U;获认可的校准实验室在证书中报告的测量不确定度,不得小于(优于)认可的CMC。CNAS-CL06:2014《测量结果的溯源性要求》认为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及其溯源性信息是证明计量溯源性的必要内容。我国的法定计量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属于强制检定管理的计量器具实施的检定,“检定证书”通常包含溯源性信息,如果未包含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信息,合格评定机构应索取或评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计量仪器校准结果确认后,对其提供的测量不确定度如何正确应用,要区分不同的仪器和不同的使用。测量仪器的使用一般可归纳为两种形式:第一种经评定得出示值误差后对测量仪器的示值进行修正或者定值,被校准仪器的准确度对应校准结果测量值的不确定度;第二种是直接使用示值,这时被校准仪器的准确度对应被校准仪器指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MPE)。
表1 砝码校准结果
3 4 下一页> 余下全文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