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 年合肥长三角电子技术展(以 5 月举办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展览会为核心)依托产业根基、区域协同与创新生态,形成多维度竞争优势,具体可从产业联动、资源整合、场景展示三大维度展开分析:
一、产业根基:全链条生态赋能展会专业性
合肥作为 “中国 IC 之都” 的产业积淀为展会提供核心支撑。目前合肥已形成从 IC 设计、晶圆制造到封测的完整产业链,聚集长鑫存储、晶合集成等龙头企业,2026 年展会将延续 “全产业链展示” 特色,展览面积较上届大幅扩容,覆盖设计工具、晶圆制造设备、封装材料等关键环节。其中 AI+5G 专区将集中呈现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的芯片应用方案,智慧电源专区重点展示光伏逆变芯片等高效能产品,与本地企业技术优势深度绑定。
政策红利进一步强化展会吸引力。合肥市对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提供 “普惠 + 专项 + 基金” 的立体化支持,包括对新设立企业按营收分档奖励、鼓励企业获取国际资质认证等合肥市人民政府。展会期间设立的金融机构专区已为多家企业提供大额授信意向,形成 “展览展示 - 政策对接 - 资本落地” 的闭环服务。
二、区域协同:长三角资源整合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作为长三角半导体产业协同的核心枢纽平台,展会深度联动区域创新资源。以上海为技术策源地,苏州、无锡的材料设备产业,杭州的新型存储研发力量,与合肥的制造优势形成互补。例如展会可能引入长三角感存算一体化联盟的最新成果,该联盟整合了上海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无锡封装测试创新中心等平台资源,相关技术已应用于汽车电子、物联网等领域。
跨区域商贸网络提升展会商业价值。预计展会境外采购商占比可观,同时吸引长三角 32 个城市的 300 余家企业参与,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应用的跨区域供需对接网络。合肥集微产业创新基地等机构还将组织本地 IC 设计企业集体参展,集中展示汽车电子芯片、AI 芯片等前沿产品,助力企业对接全球供应链。
三、场景创新:多元化活动构建产业服务生态
展会突破传统展览模式,打造 “展示 + 交流 + 转化” 的复合型平台。同期计划举办国际新能源汽车制造大会、企业新技术发布会等活动,聚焦芯片在汽车新四化、工业自动化等场景的落地应用。例如结合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展会可能设置车载芯片实景演示区,展示自动驾驶、电池管理系统的芯片解决方案。
产学研协同成为展会亮点。组委会将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国家级实验室参与,发布半导体材料、制程等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此外,展会还可能借鉴长三角科交会的经验,举办技术经理人培训、成果路演等活动,加速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
配套保障:硬件与服务提升参展体验
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作为展会举办地,具备承接大型专业展会的硬件条件,周边交通网络便捷,可辐射长三角主要城市。展会还将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政策申报咨询、产业链对接匹配等,结合合肥软件产业园的集聚效应,为参展企业提供长期落地支持合肥市人民政府。
整体而言,2026 合肥长三角电子技术展以产业根基为核心、区域协同为纽带、场景创新为特色,既彰显合肥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硬实力,又通过跨区域资源整合与多元化服务,成为推动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平台。
联系刘娇13257086620(微信同号)
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娇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黄坎村
手机:
电话: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黄坎村
手机:

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