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抢占科技制高点
从2011年9月到2015年6月,经过3年多巡天,LAMOST共观测了2669个天区,对外释放了约570万条光谱数据,成功获取高质量恒星光谱462万个,比世界上所有已知光谱巡天项目获取的数据总数还要多,让我国占据了学术的高地。
当LAMOST在探望苍穹之时,一艘名叫“科学”号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桅杆高立,威武浩荡地驶向大海。目前,借助“科学”号,科学家已经成功开展了西太平洋冲绳海槽热液、南海冷泉、主流系、马努斯海盆和雅浦海山等航次综合调查,获得了大量珍贵的海洋资料。
不同领域的先进科技装备使我国走向自主创新高地,抢占科学前沿阵地。这些集“颜值”与“实力”于一体的大科学装置,代表着各种大型复杂科学的研究系统,为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及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基础设施。它们推动了我国粒子物理、核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科研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通过发挥大科学装置的最大能量,让我国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更具话语权,更好地参与国际前沿科技的竞争。
如何帮助人们远离越来越频繁发生的灾难?在煤炭、石油等资源枯竭后,人类将依靠什么能源继续生存下去?怎样保持这颗美丽星球的生物多样性?这一系列未知的难题,大科学装置正在一一破解。
EAST,是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被誉为“人造太阳”。据中科院合肥分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鄢容介绍,依靠环形磁场作为“容器”,聚变原料实现可控的核聚变反应,获得大量能量,进而得到清洁能源。“核聚变的原料从海水中提取,非常安全,一升海水可以提取33克原料,相当于300升石油释放的能量。海水里的核聚变原料非常丰富,可以供人类使用上亿年。”鄢容说。
不仅未来可期,当前人类已经在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中受益。如今,一种新的治疗癌症的方法诞生,它利用高速的重离子束对病变组织进行治疗。重离子治疗癌症是当代世界上公认的先进有效的放疗方法,与传统的放射治疗相比,重离子束对健康组织辐射损伤轻、疗程短、治愈率高。而重离子治疗技术的开展,正是依托于一个属于“大科学装置”的机器——重离子加速器。
这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不光是高高在上的科研利器,它还解决了一批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在载人航天、资源勘探、防灾减灾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大科学装置正在加速改变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