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深度解析】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

2016-11-25 13:20 浏览:323 来源:机器人圈   

 主要任务:

  (一)推进重大标志性产品率先突破

  推进工业机器人向中高端迈进。面向《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及其他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需求,聚焦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攻克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提升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重点发展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AGV等六种标志性工业机器人产品,引导我国工业机器人向中高端发展。

  促进服务机器人向更广领域发展。围绕助老助残、家庭服务、医疗康复、救援救灾、能源安全、公共安全、重大科学研究等领域,培育智慧生活、现代服务、特殊作业等方面的需求,重点发展消防救援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四种标志性产品,推进专业服务机器人实现系列化,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实现商品化。

  (二)大力发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

  针对6自由度及以上工业机器人用关键零部件性能、可靠性差,使用寿命短等问题,从优化设计、材料优选、加工工艺、装配技术、专用制造装备、产业化能力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五大关键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和批量生产能力,突破技术壁垒,打破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三)强化产业创新能力

  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针对智能制造和工业转型升级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和智慧生活、现代服务和特殊作业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重点突破制约我国机器人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积极跟踪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提早布局新一代机器人技术的研究。

  建立健全机器人创新平台。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组建面向全行业的机器人创新中心,打造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载体。重点聚焦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加强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开展机器人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构建和完善机器人产业标准体系,加快研究制订产业急需的各项技术标准,支持机器人评价标准的研究和验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

  建立机器人检测认证体系。建立并完善以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为代表的机器人检验与认证机构,推动建立机器人第三方评价和认证体系,开展机器人整机及关键功能部件的检测与认证工作。

  (四)着力推进应用示范

  为满足国家战略和民生重大需求,加强质量品牌建设,积极开展机器人的应用示范。围绕制造业重点领域,实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行业应用示范工程,重点针对需求量大、环境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的工业领域以及救灾救援、医疗康复等服务领域,分步骤、分层次开展细分行业的推广应用,培育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商及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充分利用外包服务、新型租赁等模式,拓展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市场空间。

(五)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引导企业围绕细分市场向差异化方向发展,开展产业链横向和纵向整合,支持互联网企业与传统机器人企业的紧密结合,通过联合重组、合资合作及跨界融合,加快培育管理水平先进、创新能力强、效率高、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度高、综合竞争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机器人国际知名品牌。大力推进研究院所、大专院校与机器人产业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带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局面。

  中国机器人的重大战略布局

  现在,我国已经不像过去一样把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当做是一个研发规划来看待,而是当做一个我国制造业崛起的重要平台去发展。目前,我国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已经完全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第一,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区域布局。通过近几年的竞争和发展,我国形成了五大自然的机器人分布区域,包括东北、华北、华南以及西南地区,并且各自形成了一定的区域优势。

  东北地区。东北有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家标志性的上市公司。就新松而言,我们有机器人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创新中心、机器人国家工程中心、机器人检验检测中心等等。所以,东北的机器人研发平台、测试认证平台上具有雄厚的优势条件。

  华北地区。京津冀是华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也是机器人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其中,天津在机器人应用领域优势最为突出。

  华南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华南地区有两个特别著名的区域,分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其中,长三角地区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最快。众所周知,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的经济贸易中心,是外资企业落户中国的首选,例如ABB、KUKA等机器人厂商都集聚于此。而且,长三角具有很多著名的高等院校,高端人才资源丰富,从而保证了该地区机器人的快速发展。除此之外,该地区还有各种机器人的检验检测平台。所以,长三角地区应该是我国在机器人发展应用的一个高峰点。相比较长三角而言,珠三角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就要相对较晚,但是,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发展迅猛,特别是信息化、无人机、电子、服务机器人领域成为该地区的一个强项,有一种后来者居上的发展趋势。

  西南地区。机器人在该地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成都和重庆。这里有著名的大学、企业,目前已经有崛起的势头,不可小视。

  第二,我国在机器人创新领域的布局。目前,我国正在加速推进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建设,作为五大工程之首,机器人创新中心是我国攻克中国制造2025难题的一个突破口。第一,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实际上是机器人的一个关键的共性技术,包括人才、平台、资源整合、推广服务等。作为一个公共的创新平台,一定要打通创新的过程,逐级而上。第二,创新的过程必须以市场需求、技术发展为导向,实现市场、技术的双层驱动。另外,还需要将产、学、研体系真正的融合贯通,打通整个创新路线。第三,创新需要整个机器人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产投·蜂鸟概念验证训练营 -走进北京邮电大学活动圆满结束!

上一篇:

英国政府宣布投资11.4亿英镑部署FTTP和开发5G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凡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及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QQ:303923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