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王诗剑
距离第11届珠海航展开幕还有10多天,不少军迷已经按捺不住激动兴奋的心情了。本届航展将会有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家展商参展,包括飞机、雷达、导弹等在内的60多个型号900多件现役武器装备将亮相。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恰逢中国航展举办20周年,展会规模和层次都会比往届有大幅度提高。那么,对于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观众和媒体来说,除了之前已经在军迷圈轰动的“三大国际飞行表演队将同台竞技”“以VT-5轻型坦克为主的地面装备展区”的看点之外,还有哪些是我们值得关注的呢?
“20系列”的最大悬念
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中航工业集团介绍将在本届航展上打造“20系列概念”,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歼-20”这个从未被官方承认但在军迷心中已经根深蒂固的名字。对于中国民众和许多境外媒体来说,国产四代战机能否上演2年前运-20通场而过的壮观场面是本届航展的最大悬念。
四代机,当今空战中的佼佼者,概念很美,但研制难度极大。从上世纪90年代初F-117在海湾书写“零战损”的传奇以来,随后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世界上仍然只有美军装备了这一跨时代利器,谁将首先赶上美军成为现代空军装备发展的终极疑问。从2011年网络上首次曝光了歼-20的试飞照后,5年来歼-20的设计在不断调整优化,进步显著,最近曝光的一组双机编队照更是让歼-20即将服役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正因为独步全球的开发进度,上述疑问逐渐变成了中国四代何时打破美军神话。目前来看,歼-20的各项设计已基本成熟,在气动布局、弹仓容量等方面要强于F-22,综合性能或有所超越。到底“黑丝带”的身影会否如期在珠海上空出现?
航天60周年,精品纷呈
前不久我们刚刚成功发射了载人飞船神舟十一号,并与9月份发射的天宫二号交会对接,景海鹏成为三上太空的第一人。中国正逐步巩固航天大国的地位。今年正值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据主办方透露,将会在航展期间举办多场以60周年为主题的活动,可以预见,本届航展中以“箭星船”为代表的航天装备必定会非常精彩。其中,运载能力达到20吨级的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在过去几天里成功收纳两位宇航员、执行中期空间驻留任务的天宫二号;世界上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能够用50米精度“凝视”地球任意角落的高分四号等最新航天装备值得高度关注。
虽然可能都是模型,但航天装备的“内涵”比“颜值”更重要。汇聚众多高端科技的最新航天装备集中展出,不仅全景展示了我国“进入空间、开发空间、利用空间”的战略能力,更充分体现了我国日益强大的战略自信。一甲子前,我们从一穷二白中艰难起步;一甲子后,航天强国从珠海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