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德国工业4.0的进展尤为引人注目。德国政府工业4.0战略指导委员会成员、德国联邦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协(BITKOM) 工业4.0主任Mr. Wolfgang Dorst先生在发言中介绍:
德国工业4.0,就是要进行数据变换。工业4.0有非常重要的四个方面,一是工厂的垂直化的发展;二是打造一个供应商和生产商以及客户三方的联系;三是数字化的知识管理,第四是人的作用。Mr. Wolfgang Dorst先生认为工业4.0的浪潮将带来基于数据和平台的新的商业模式,企业针对工业4.0做出自己的战略部署,尽早开始数字化,必将走在工业4.0浪潮中的前沿。
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柳百成先生发表了题为《基于网络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演讲。柳百成院士将智能制造总结成一个基础环节,围绕中国智能制造体系实施落地着重论述了智能制造的工程背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是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国外智能制造发展现状、中国智能化设计与智能制造进展等关键问题。
中德联动,头脑风暴此起彼伏。两位德国嘉宾轮番上阵,为在场的500多位参会者带来了德国工业4.0最佳实践、先进制造业和智能制造领域的最前沿资讯。
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中国首席代表Mr.Welf Zoeller先生从弗劳恩霍夫研究促进协会的角度讲述了数字化技术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制造业,围绕数字化技术下的大数据和工业数据的基本服务两大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另一位德国嘉宾,德国工业4.0平台成员机构——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工程信息学院管理院长Prof. Dr. Dr.-Ing. Dr. h.c. Jivka Ovtcharova女士随后也围绕工业4.0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Prof. Dr. Dr.-Ing. Dr. h.c. Jivka Ovtcharova女士认为,工业4.0就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工业4.0浪潮带来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数字变革,未来需要高精度扫描的技术,来扫描现实的世界,形成一个准确的数据来反应到现实世界当中。
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中国制造业企业正在加快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宝钢董事长徐乐江和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彪先后就中国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实践提出了自己的感慨和经验总结。
宝钢董事长徐乐江就中国钢铁行业如何转型智能制造发表了题为《转型服务制造打造智慧钢铁》的演讲。徐乐江先生提出,钢铁业的产能过剩不只是中国的问题,全球钢铁业产能都过剩。钢铁行业适合推进智能制造,钢铁行业推进智能制造得关键在于数字化。钢铁行业最大的关系是规模化定制与个性化定制的关系,是智能制造和个性化的关系,同时徐乐江先生还简述了宝钢智能制造转型之路。
随后,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彪先生以沈阳机床I5智能制造项目为例,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布局实施智能制造提供了案例指导。赵彪先生表示,工业4.0和智能制造就是大数据的交换,智能制造首先要有数据的积累,通过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才能实现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