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你怎么理解“互联网+”?你曾说过“马云(微博)离开我活不了,我离开了马云照样活”,为什么这么说?
董明珠: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格力在坚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积极拥抱互联网。我们制造的大数据、管理行政系统大数据、技术研发大数据都是依靠互联网实现的。但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它离开我不行,我离开它,无非是辛苦一些了。如果没有产品做支撑,一切都会归零。
现在市场上共享很热,我认为共享只是一种营销模式,不能取代产品,取代制造。
谈未来:智造和融合是两个重要方向
记者:你觉得“中国制造”的未来方向是什么?
董明珠:“中国制造”有一个重要方向——智造,什么供应链协同、柔性化生产,都包括在里面,这是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
你们都知道我投资了银隆,我为什么坚持做这个事?因为银隆不仅是电动车,还是一个移动智能终端,是未来智能家居的集成端口,是一个风口。“中国制造”还有一个方向,就是融合。未来的制造应该实现营销、研发、供应链、生产等流程全价值链的打通和融合。这种融合很多是跨界的。对于格力来说,银隆的储能技术能帮企业打开另外一扇门。格力搞光伏技术,是想给消费者提供绿色、节省的家电。银隆的储能、节能技术优势和格力的未来发展存在可以预见的紧密相关性。
记者:那么这个进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董明珠:我想,“中国制造”的进步是需要有一些精神的。我们现在有些企业缺乏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甚至个别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用技术造假、专利侵权等手段欺骗消费者,这不仅影响到企业自身,也使行业形象和发展前景受损。“中国制造”可能什么都不缺,就缺“工匠精神”,只要一点一滴地把每一个细节、环节做好,累积起来就是大的飞跃。
还有一个是出发点和情怀的问题。现在很多企业看到好的东西都想去做,但每个行业都有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为了赚钱去做某一项目,死掉的几率就会很大,因为太功利;可是抱着改变世界的出发点去做这个项目,就会有持久的动力,就可能会成功。中国只要人人愿意去创造,愿意把国家放在第一,我们的国家就会强大。
挑战是无止境的,创新也是无止境的,转型也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够完成的。为了梦想去改变这个世界,你就有永远使不完的劲。中国还需要更多能工巧匠,为消费者创造更满意的产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