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工控网讯 在欧美的客制化需求下,代工厂交货周期被要求变短,快速组装生产成为挑战。没有能力连接整条供应链的上游供应商自然没有办法加入快速客制化的生产队伍,所以整条产业链整合会是一个趋势。
五子棋版的阿尔法狗下棋机、智能炸鸡店、语音操控跳舞机械手……智能制造已经不是仅在工厂生产线上。
7月24-26日,在第四届“台达杯”高校自动化设计大赛上,机械手臂、机器视觉、轨迹计算等名词屡被参赛队伍提及。
在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进程中,人才成为重要一环。近年来,西门子、三菱、菲尼克斯、欧姆龙、罗克韦尔等公司都有类似针对高校学生的自动化竞赛。
同时,近日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也提出了关于人工智能人才的目标。
“因为机械手臂的快速普及,原来工厂中的普通工人已经不具备相关操作设备的技能,虽然这几年在慢慢补强,但速度还是来不及。” 台达集团子公司中达电通副董事长尹镟博指出,且就人工智能等较前沿的技术来说,国内高校的教师本身就是缺乏的。
因为人才缺乏,一些传统的制造业在面对如何自动化,甚至是否需要自动化时显得有些茫然。
寻找“智造高手”
第四届“台达杯”高校自动化设计大赛由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相关下属单位以及中国自动化学会共同主办,设有智能装备、智能机械手和智能生产制造三个立题方向。共有来自68所高校的74支队伍入围总决赛,其中包含5所台湾高校,5所泰国高校和3所印度高校。
历经四年,大赛主题从2014年的“发现能效高手”到2015年的“发现控制高手”,一直延续到2016年和2017年的“发现智造高手”。
对此,尹镟博表示,这其实反映了“中国制造2025”的快速升级。从承办方和评审的角度看,学生的很多作品已经有了颠覆性改变。
如果说前两届还着力于点对点控制以及效率的提升,到2016年已经有团队开始使用机械手臂,今年已经有很多参赛作品应用了轨迹计算,机器视觉被普遍应用,甚至有部分团队开始尝试人工智能。
台达机电事业群总经理刘佳容表示,智能制造的主题明年可能还会继续沿用,但可能每年都会有变化。未来,随着技术越来越普及,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会是新的方向。
对于智造升级来说,这也是寻找“智造高手”的过程。
台达中国区人资长林正彬认为,这些软件类的人才恰恰缺口较大,台达未来会着重和学校合作软件类的学生培养合作。
据了解,最近3到4年,台达研究院已经培养了一支有300多人的团队。在机台等硬件自动化之外,研究设备之间如何整合、大数据如何收集与分析、智能学习、云计算等技术。
在刘佳容看来,台达已经处在工业3.0-3.5之间,需要的是跨领域整合人才,涵盖工控、软件网络到大数据分析等。
基于自动化基础,2014年,台达在吴江工厂搭建出一条智能制造示范线,从2014年到2016年,该示范线上所需工人从70名缩减到35名再到10名。产线可以实现全流程的数据收集。
nbsp;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