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现状堪忧 中国能砸多少钱?

2017-05-08 20:09 浏览:765 来源:观察者网   

除了行业内部因素之外,还有投资偏好的外部因素起作用。我国作为低收入国家的时期,一度依靠代工制造业拉动经济增长。2001-2006期间,中国经济处于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状况。这一时期经济结构的特点,便是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出口创汇,被形容为“搭便车”。

在代工的利润率显得很不错、而资本相对稀缺的时期,作为高端制造业一部分的医疗器械产业并未受到太高关注。不仅研发有风险,销售还受到市场容量的限制。菲鹏生物等起步于2000年前后的国内第一批医疗器械企业,是当之无愧的勇者。深圳迈瑞最开始研制彩超时,探头的成功率只有10%,经过三年时间和3000多万元的投入,方于2006年生产出第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彩超,称之为“历尽艰险”亦不为过。

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现状堪忧 中国能砸多少钱?

中国医疗器械的市场容量出现迅速扩张,有望在未来20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

好在中国人均收入在最近十几年内呈现快速增长,增幅几乎为世界之最。当中国步入中高收入国家、医保制度日渐完善之时,医疗器械市场的容量便出现了迅速扩张。2007-2014这短短7年间,中国医疗设备销售额增长了4倍。

人民群众购买力的迅速增加,使得医疗器械企业能够形成正向资金循环;与此同时,国内资本不再稀缺,利润率高的投资项目受到普遍追捧。上述两方面因素使得医疗器械行业的生态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创业企业加入自主创新的行业,研制出人工耳蜗等高端医疗器械;截至2016年4月底,在新三板挂牌的医药行业企业超过400家,又以医疗器械企业最多。可以说,当下是医疗器械行业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

既然如此,国产医疗器械何时能与进口产品比肩?其实在中低端医疗器械领域,国产产品已经实现了进口替代。例如国产骨科植入器械,不仅在国内卖得很好,现在也能出口到发达国家。但要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完全实现进口替代,中国企业可能还有10到15年左右的路要走。

为什么这么说呢?高端医疗器械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资本越充足的企业,越容易占据优势。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虽然形式向好,但是还没有完成资源整合、形成规模效益。

美国高度成熟的医疗器械行业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样本:这个行业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和大量小型企业,却几乎没有中型企业。

医疗器械的大型企业很多是知名跨国公司,例如美敦力(Medtronic)、雅培(Abbott)、罗氏(Roche)、赛默飞世尔(Thermo Fisher)等等。他们玩的可都是大手笔,以美敦力为例,2014年以后差不多在全球同时开展350个以上临床实验,产品覆盖骨科、心血管、糖尿病等诸多治疗领域。

而小型企业多是靠风险投资支撑的创业公司,只要成功开发出几个获得医疗器械上市许可的产品,接下来就坐等着被大型企业收购了——风投和创始人拿到一笔不菲的收益,大型企业获得知识产权和产品线,皆大欢喜。

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现状堪忧 中国能砸多少钱?

美敦力公司在华办事处

为什么高度成熟的医疗器械行业会形成这种生态?因为大型企业拥有非常明显的规模优势,体现在多个方面。

3  4  下一页>  余下全文page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江苏海伦石化PTA项目最高烟筒施工完美收官

上一篇:

便携式检测仪器 让毒品无所遁形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凡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及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QQ:303923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