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搞工业云,凭什么你就行?
工业云?这并不是一个足够新鲜的概念。亚马逊、IBM、GE(通用电气)、PTC(参数技术公司)、惠普以及SAP,甚至中国的百度、华为等企业均已推出类似概念的产品。
如此之“吃香”,当然不仅仅是那数以亿计将要连入互联网的终端工业设备背后的庞大利益,还在于工业云平台所扮演的核心数据处理与控制角色,就是所谓的工业群“幕后大boss”。
但哪家更具有特殊优势?或者说,谁更能读懂工业云的客户——制造企业们的心理活动?这个问题将是决定这块蛋糕如何划分的关键性因素。
诚然亚马逊、IBM等科技公司已经在云服务市场耕耘多年,有着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但是,在工业云市场,这里的客户既不是金融大咖,也不是电商用户,而是一大堆可能与智能基本无关,甚至没有实现互联的老旧设备。
这个时候,比的或许不是技术,而是谁更懂工业。
因此,专业媒体网站“物联网智库”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老牌工业企业做工业云及工业物联网或许更具优势。
SIEMENS MindSphere
你会发现,目前在工业云领域高调并频繁斩获订单的两家企业都来自于制造业。一家是通用电气(GE),而另一家就是他“相爱相杀”百年的老对手——西门子。
实际上,西门子这个名叫MindSphere的工业云平台仅刚刚推出1年,在时间方面并不具备优势,也颇有一点对标GE云平台的目的存在。
但博乐仁却表示,西门子云平台的关键优势其实在于“工业软件”。而公司也已经在“由硬变软”这条路上悄然布局了整整十年:
“我们在过去10年里,一直在投资工业软件和数字化服务,特别是物联网操作系统MindSphere。”
此言不假。根据我们从Crunchbase查找到的信息显示,从2006年开始,看似保守低调的西门子,就悄悄走上了一条果决激进的软件并购之路。
2006年,西门子耗资35亿美元收购了产品生命周期软件(PLM)与服务商Unigraphics(UGS,也就是今天的Siemens PLM Software)。
这次收购对西门子究竟意味着什么?从那一刻起,西门子具备了立足于数字化未来的重要根基。是一次史诗级的成功并购案例。
2011年收购软件公司Vistagy和emeter。前者专门研发将3D电脑设计系统转化为特殊应用场景的工业软件,而后者则为大众市场提供能源信息管理解决方案。
2013年,西门子再次收购了一家研发产品生命周期软件(PLM)的技术公司TESISPLMware;
2014年,收购了知名的企业级MES软件公司Camster;并于同年出售了所有家电股份,彻底退出家电投资领域,专注攻占toB市场。
2016年初,又收购了美国3D模拟软件供应商3D-adapco;同年8月,又收购了英国3D工业打印组件开发商Materials Solutions;同年11月,又斥资4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自动化与工业软件供应商Mentor Graphics。
可以明显看出,随着时间的递进,西门子的收购频率越来越高,“变软”的态度也越来越强烈,下的血本也越来越大。
但正是由于这一系列有强烈目的性的数字化战略行动,才有了博乐仁提到的以下成绩:
“西门子已位居全球十大软件公司。百年制造经验+综合竞争实力最强的工业软件体系+工业云平台这个组合,就是西门子的最大优势。”
(当然,在行业内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西门子已经悄然成为仅次于SAP的欧洲第二大软件公司,是“闷声干大事”的典型企业。)
因此,按照博乐仁的意思,工业圈子里关于物联网的活计,还是交给真正懂工业的人来做吧。
但这里需要敲敲黑板,与其老对手GE的通用型云服务开放平台不同,西门子在开放平台的基础上更擅长从垂直领域切入,借助软件技术为客户打造数字化解决方案。
简单点说就是,一个横向拓展,大小通吃;而另一个则纵向延伸,有的放矢。
实际上,西门子的这套“玩法”颇得德国制造精神的“真传”。因为德国公司的习惯就是“专注”,更喜欢在产品上做深,而不是“扩张”。
在《德国制造:一个国家品牌如何跑赢时间》一书中,德国前驻华大使施明贤在总结德国制造的优势时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们首先注重的是质量不是数量,重视特殊的、专业化强的产品,而不鼓励大规模制造。”
西门子智能化工厂内部
因此,西门子针对不同工业场景及制造企业而生产的设备、软件及服务真的是五花八门。
譬如针对中国很多设备老旧且没有联网的制造工厂,博乐仁很自信地表示,公司开发了一种即插即用型传感器,可以直接将其连接到设备上:
“这的确是一个挑战,但面对现有环境我们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以电机为例,这些传感器可以测量电机的振动和温度,并将所有的信息回传到系统中,从而能够对尚未连接到物联网中的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
甚至于,为了能够说服那些对数字化不甚了解的客户,西门子还特地准备了一套“现场教学设备”:
“我们有一个名叫MindConnect的小型设备,它可以接入任何一个自动化系统,非常轻易地让客户接入数字化平台,并且亲自体验数字化是如何影并驱动制造业工厂的。”
当然,对于任何一家提供云服务及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公司,“安全”永远都是一个让他们慎之又慎的问题,也是一项既能让他们名声鹊起,也能让他们名誉扫地的服务。
“网络安全”
所以坊间也有这样一个普遍的忧虑:工业云方案何其多,但能保证各类数据不被泄露,不被黑客攻击盗取的有几家?
这样想想,距离亚马逊AWS大规模宕机事件过去没多久,“企业级网络安全”这个话题再次甚嚣尘上,也几乎让所有提供类似服务的公司都受到了社会及市场的质疑。而这样的“车祸”,云服务巨头们几乎都摊上过。
因此,这也是让博乐仁在接受专访过程中表情最为凝重的一个问题。
因为不同于你的个人信息被泄漏给某整容或减肥平台,可能最多被打几个骚扰电话;很多制造工厂以及西门子的同行或许会时刻担心被云服务供应商剥夺数据控制权,而数据一旦泄漏,或许将给他们难以用金钱估量的损失,甚至是灭亡式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