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生物医药被列为我国重点突破领域之一,而《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中国制造2025》中也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领域,这些都表明了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生物药的研发力度仍将加强。相比于化学药与中药,生物药研发需要投入的成本更高,尤其是对分析仪器的需求也更多样,政策对生物药的支持也会带动相关分析仪器市场。
除了自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的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2016年,制药行业工艺自查核查也正式启动。无论是试验数据,还是生产工艺,“合规”已成为未来制药行业的准入门槛。这对分析仪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保证数据合规、可溯源将是未来几乎所有制药行业分析仪器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药政改革初见成效,我国新药研发仍存巨大上升空间
当前,我国制药企业在新药研发创新的投入上与医药产业强国之间仍存在巨大差距。截至2017年3月,我国上市药企2016年的年报尚未披露完全,从部分已发表的年报中可知,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集团等较有实力的企业研发占比均在10%以上;但研发占比低于10%的企业仍占多数。与国际高端制药企业相比,我国药企在研发上投入的力度与资金差距还十分明显,但这也代表着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制药行业创新及研发尚有十分广阔的上升空间,也预示着分析仪器在制药领域的市场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在2016年各省市的药品申报数量方面,受理号最多的地区包括江苏省、山东省,上海市等。这些省份一直是我国新药研发比较活跃的区域,也是潜在的分析仪器采购大省。
在现今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药物研发领域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单克隆抗体、生物类似药;中药标准国际化、中药配方颗粒;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以及“全球新”化学药等方面,这些也将是一段时间内分析仪器在制药行业的市场热点。
制药领域分析仪器市场增长点分析
目前,我国制药领域分析仪器已有数百亿元的市场规模。
其中“时间紧、任务重”的一致性评价工作给制药企业的研发能力带来极大挑战,有能力的企业选择新建、扩建研发实验室,也有部分企业选择将工作委托给研发型CRO企业。这些企业对仪器设备的需求量将激增,尤其是在制药行业数据合规要求愈加严格的背景下,靠“修改时间”来安排实验的情况将不复存在,色谱等一系列仪器及相关耗材配件的需求量可观。
对仿制药质量要求的提高也必然会传导至其上游的药用辅料行业。我国药用辅料的质量标准的提高迫在眉睫。新仪器方法在药用辅料中的应用正在不断扩大,并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在我国原料药生产领域内,“环保”问题也为分析仪器带来了新的机遇。相对于化工等行业所造成的污染,制药企业带来的污染更为复杂。如何保证“环保”合规,是原料药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企业对环保监测及检测仪器需求量的增长。
一次性使用设备用于生物药生产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这项技术的应用起步相对较晚,对一次性使用系统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尚与欧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但已有一部分企业成功地将一次性使用系统应用于药品生命周期和制药工艺的不同阶段。生物药,尤其是抗体药是我国新药研发的新兴热点,相信一次性使用设备的市场规模还将继续扩大。但目前在我国,一次性使用设备产品集中在GE、赛多利斯、默克、颇尔等进口厂商旗下,尚未见国产品牌进入该市场,因此对于国产仪器厂商而言,这一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综上,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我国制药行业的增长虽已放缓,但仍高于整个工业的增长水平,也将继续给分析仪器市场带来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