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
工业4.0的工厂应该是什么样子?(理论)
2017-07-24 18:51  浏览:852

小唐老师现在饿了,手里刚好有个“面包”。

“面包”本身是“物”。

小麦——面粉——烘烤成面包——销售到便利店——小唐老师买回来

这个过程就是“物”流(物的流动)。

“面包”背后有巨量的“信息”,比如

面包的生产日期、品牌、数量、在哪家便利店被卖出的,经手的营业员是谁,当时烘烤的工艺是什么样的(烘烤温度、烘烤时间、用了多少面粉和配料等),面粉的生产日期是什么时候,采成面粉的小麦生长环境如何(生长了多久,用了什么化肥和农药,用了多少,种植地有没有被污染等),小麦的种子不是转基因等。

以上信息的传递就是“信息”流(信息的传递)。

工业4.0的工厂应该是什么样子?

得益于计算机处理速度的加快,信息存储成本的降低,更多的“面包”信息被“保留”下来,并且很容易各个渠道(生产者、渠道商、购买者)的人获得,工业4.0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哇!

好棒呀!!

这么多信息!!!

可是这些信息有啥用!!!!

我只是想安静的吃个面包而已!!!!

3、“工业4.0”有啥用?

要想了解工业4.0具体作用,我们还是要从“面包”回到“工业”。吃货朋友请稍稍忍耐一下。

在制造过程(工业)中,工业4.0有以下关键词:

连接:把生产线、工厂、设备、工艺、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数据:产品数据、设备数据、工艺数据、工业链数据、运营数据、财务数据、销售数据、消费者数据

集成: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CPS形成一个智能网络。

通过这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形成一个互联,从而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到端的高度集成。

一句话概括:通过集成技术,用数据将对象连接起来。

工业4.0的工厂应该是什么样子?

这些连接的作用也可以用一名话总结:有效的信息越多,沟通越流畅,犯错误的可能性(公差)越小,可降成本空间越大,最终实现智能化的生产。

2/2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