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
2014年,雨花经开区抓住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率先提出抢抓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战略构想。2014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雨花经开区设立了全省唯一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500亩,重点引进机器人全产业链关联企业。
截至2017年2月8日,已累计引进机器人企业134家,基本实现了从研发、生产、销售到培训的全覆盖。今年园区的重点工作是狠抓项目建设、释放发展产能,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今年要过200亿元,3年内过500亿元。
长沙雨花经开区招商局局长余忠说,机器人产业集聚区2016年引入的大多为产业链末端的集成应用企业,今年将力争引入更多机器人本体重点项目。
据了解,今年以来,已有众为兴、大族激光等企业与园区签约,将设立销售研发中心,上海交大、航天科技集团九院十三所等也有意在园区设立研发平台。此外,园区着力打造的湖南连硕智能制造人才基地日前正式成立,面向全国培养以制造机器人为主的智能制造人才。
重庆两江
随着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重庆加紧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变革,两江新区也将机器人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目前,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已规划出占地2万平方公里的机器人产业园,构建了集研发、制造、检测、培训和金融支持等一体化的机器人产业链。
按照重庆市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两江新区以“创新”和“市场”为驱动,通过构建“一区五平台”产业发展生态,推动了高端机器人品牌特别是研发制造环节在两江水土园区形成集聚。目前,已有发那科、库卡莱斯、abb、川崎、华数,等近30家机器人企业汇聚园区。
规划到2020年,两江新区将实现年产工业机器人1万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5万台以上,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年产值达到200亿元,形成一条集总装、零部件、软件开发、后续服务为一体的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
青岛
青岛把机器人列为战略新兴产业,在高新区规划建设了工业机器人专业园区。作为国内首家“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青岛高新区,抢抓“工业4.0”和国家推动“两化融合”的战略机遇,围绕高端智能制造,在国内率先布局发展机器人产业,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如今,机器人产业园已累计引进机器人项目60余个,总投资逾126.5亿元,世界机器人“四大家族”已齐聚高新区,产品涉及拾取、包装、上下料、机械加工、码垛等工业领域的应用,以及康复、水下、清洁等服务领域应用。力争到2020年,青岛市机器人产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