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装备
国产数控机床出路:自主创新 突破封锁
2016-07-22 08:27  浏览:403

四、自主创新需要打破国外的“市场生态圈”

  “十二五”以来,国产数控系统技术取得较大的进步,与国外的差距逐步缩小。但技术差距的缩小,不等于市场的突破。国产数控系统的市场美誉度与国外仍存在巨大差距,产业化之路任重道远。

  以日本发那科、德国西门子等为代表的国外企业在数控系统领域发展了近60年,开创了大量先进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了技术壁垒和市场优势。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上也已经耕耘了40多年,由于其产品在技术上、性能上的优势,形成了很好的市场品牌与客户美誉度,大量的客户已经习惯使用他们的产品,形成了一个“市场生态圈”。某些单位的政府采购招标通常指定国外数控系统产品,导致国内数控系统产品根本就没有同台公平竞争的机会。这些实际情况让国产数控系统难以打破国外产品的市场生态圈。

  此外,中国数控产业还面临国外企业降价抢占市场的巨大竞争压力。当我国的数控企业研制不出水平相当的数控产品时,他们的高端产品要么封锁,要么天价;当我们生产出性能接近的数控产品时,他们就将其成熟产品做适当裁剪后,以低价向我们倾销,压榨国内数控产品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空间。因此,国产数控系统存在的价值,还在于为中国机床行业和中国制造业“堵枪眼”。

  当前,我国中、高档数控系统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还是在市场的认同度不够。政府支持自主创新核心产业发展,给钱不如给市场。我们的国产数控系统行业当然需要奋发拼搏,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做好自己的产品和市场。政府也应该理直气壮地营造以选用国产产品、支持国产品牌为荣的体制和市场环境。要给国产数控系统参与竞争的平等机会,在同等的性价比下,应该优先选用国产数控系统。

  政府、专家和媒体对国产数控系统的支持还应体现在从舆论导向和政策上引导用户选用国产数控系统。部分媒体拿着国产数控系统10多年前的差距和不足进行片面点评,导致最终用户选用国产数控系统时更加心有余悸。在国产数控系统成长和发展历程中,我们既需要专家、用户和媒体对我们的批评和鞭策,促使我们加快进步;更需要各方对我们所取得的最新成绩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正面宣传,这是对国产数控系统的最大支持。

  在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期间,多位院士联名向中央高层递交了关于支持中国高档数控机床和系统的建议。希望国家从多个层面,全力支持产业化关键期的中国中高档数控机床。院士们在报告中希望国家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在航空航天军工领域启动“换脑升级工程”;推动政府采购优先选用国产产品;取消部分国产化已经突破的进口产品的免税政策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中国数控系统产业发展历程证明,高档数控系统的关键核心是买不回来的,必须立足自主创新。国产高档数控系统产业已经“曙光在前头”。我们坚信:再经过5-10年的努力,中国家电、手机、高铁等行业的今天,就是中国数控系统产业的美好明天。 

4/4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