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聚焦】企业“走出去” 该怎么干?

2017-03-27 10:03 浏览:640 来源:一财网   
核心摘要:晶科能源是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太阳能光伏企业,虽然成立时间不过10年左右,但国际化之路却走得很坚决。目前海外业务已经占60%~70%,并有15个海外分公司。

亚洲工业网讯:企业“走出去”这个话题,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依然很火爆,不仅有几场分论坛跟此密切相关,而且一些企业家私下讨论也很热烈,并充满信心。

在《民营企业圆桌: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论坛上,商务部前副部长廖晓淇就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意向非常强烈,不管是否已经走出去,都有强烈意向。以前是国企演主角,现在是民企占了绝大多数。

中国企业家的这种强烈意向,跟相关数据也密切吻合,2014年,中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1400亿美元的对外投资规模,高于利用外资200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破千亿美元大关,达1028.9亿美元。

2016年,中国境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701.1亿美元。


春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春晖投资”)董事长汪大总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这条路,即使再难也要走下去。发达国家的强大经济,跟它们拥有大量的跨国公司密切相关。中国像华为这样的跨国公司还太少,至少要有100家以上。

“走出去”是大势所趋,如何降低风险则需要经验的积累。对于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当地文化法律的异同,此前关注者颇多,但具体操作层面的案例,却需要更多的实战经验。

利用好6000万海外华人

汪大总是汽车行业的“老司机”,从事汽车行业近30年,曾担任过上海汽车股份公司副总裁、北京汽车集团总经理,现在则专注于汽车零部件及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并购及相关咨询服务。

2011年,汪大总创建春晖投资,致力于帮助中国汽车行业“走出去”,过去几年,至少有10多起海外并购经验。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汽车行业是规模经济,必须要“走出去”,而且中国汽车零部件跟欧美等国家相比,技术差距还很大,通过海外并购,是强大自身比较好的途径。

“走出去”过程中,企业如何降低风险?汪大总认为,一是要专注和专业,二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中国6000万海外华人的资源,这是中国特有的资源优势。

在并购过程中,汪大总说,他们利用了很多海外华人专家。最近几十年出去的华人中,很多人才四五十岁,不仅素质高,还有很高的专业涵养。比如在美国底特律,有2万多华人从事汽车行业工作,大多是硕士以上学历,在很多公司也是专家。并购中,利用他们来做尽职调查,并进行风险评估,效果不错。并购完后,还可以邀请他们参加管理团队,也为这些人的职业发展提供不错的平台。

1  2>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英孚康中大型PLC年交付破万套 ,做对了什么?

上一篇:

德国工业4.0将被气死?SIMM2017显大国智造大智慧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凡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及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QQ:303923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