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 性能
上一代 Snapdragon 820 是高通首次完整定制的 64 位 CPU 内核的产品,微架构设计很独特,IPC 性能表现很优异,但其实整数性能还是相比 ARM 的 Cortex-A57 内核略逊一些。这次的 Snapdragon 835,高通采用了不同的思路,直接定制 4 个 Kryo CPU 内核,并赋予了 Kryo 280 的命名,通过 ARM 的 big.LITTLE 架构将 4 个 2.45GHz 性能内核与 4 个 1.90GHz 低功耗内核组成 8 个芯片。
有意思的是,高通首次基于 ARM 的 BOC(Built on ARM Cortex Technology)授权设计 CPU 内核,这就表示其实 Kryo 280 内核实际上是半定制 ARM Cortex-Axx 内核而已。ARM 的 BOC 授权好处就是,获得授权的芯片厂可以轻松定制成自主内核,节省了此前完全定制的成本和时间。不过,在该授权的框架内,某些部分还是禁止定制的,包括译码器和执行管线,即便定制这两块也需要花大量时间。
高通没有直接说明 Kryo 280 基于哪一个 ARM 的内核定制和修改,但坦白确实是半定制内核,而且 Snapdragon 835 的控制器是自己设计的。
Geekbench 4 整数性能成绩如下:
从上对比图可看到,Snapdragon 835 相比前两代整体上都更加出色,这不意外,但也有部分测试出现了倒退,特别是 JPEG、Canny 和 Camera 这三部分退步不少。其实之前测试基于 ARM Cortex-A73 设计的麒麟 960 时,也碰到了同样的情况,而这些相似的成绩也证实 Kryo 280 确实是基于 ARM IP 的半定制设计,因为整数性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上面的图表是 CPU 频率整数性能成绩,Kryo 280 并不比麒麟 960 的 Cortex-A73 强太多,而且仅比 Cortex- A72 高出约 6%,但比 A57 高出了 14%。若是对比 Snapdragon 820/821 进步可就不小了,能够达到 22%,主要是因为之前的 Kryo 内核在 LLVM 和 HTML5 DOM 负责性能上较差拖累整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