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前卫——燃气计量表数字化车间
2016年12月20日,中船重工集团研制的国内首套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生产加工与自动装配、自动物流与仓储成套系统的“燃气计量表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系统集成及应用”项目通过验收,获得成功。
重庆前卫在这个项目实施前,主要采用人工与半自动化加工相结合的制造模式。项目建成后,产品一次性合格率由95%提升到99.7%,产品返修率由5%降低到0.3%以下,年产量由186万台增长到约307万台,大幅提升了产品质量、产能及生产效率,实现批量化计量仪表智能制造,满足国家强制检测条件下实现柔性生产的需求。
据了解,这个数字化车间系统,实现了燃气计量表生产过程的信息集成一体化与生产过程管理精益化、加工制造过程柔性化与自动化、生产线物流仓储自动化与管理精细化,具备产品生产过程智能调度、生产流程动态变更、生产设备自动补偿与校准、实时监控与质量全程追溯、在线高精度自动检测与数据采集等智能化功能,达到了燃气计量表生产制造过程的自感知、自控制、自执行和自反馈。
智能制造带来什么?
燃气计量表是国家规定的强制检定计量仪器,其质量稳定性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鉴于大量供气改造项目实施、用户数量增加、产品更新等原因,燃气计量表市场需求巨大。但由于其结构复杂、品种多样、装配精度高等原因,生产制造智能化实施难度较大,故燃气计量表生产仍主要以人工为主。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产品返修率高,使其生产制造能力远低于市场需求。
仪器仪表的智能制造,将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向以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为代表的新的工业制造方式的转型升级,并将极大地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制造成本。结合精益生产,可进一步对产品的管理及质量问题进行提前纠正与预防,达到生产制造过程的自感知、自控制、自执行。并在“水、电、气”三表行业进行示范推广应用,带动相关产业进行智能制造改革提升我国仪器仪表领域的整体实力。
小结
智能制造虽然很好,但是并不是对所有的仪表制造商都适用,如果没有稳定的足够的、大量的订单来支撑的话,智能制造的实现其实意义并不是很大,也不会起到降低制造成本的作用。没有大量的订单不足以让智能制造生产线开工,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实现智能制造了。但是,小编有一个想法,如果能把智能制造的生产线租出去呢?让更多的制造商实现智能制造,只不过这个并不容易的,过中涉及的各种机密、利益,也不是那么好处理的。只不过,总得有些念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