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大趋势: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2016-11-22 11:15 浏览:5299 来源:亚洲工业网   
核心摘要:十三五(2016-2020)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如何谋划好、把握好这个窗口期,奠定未来公平、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事关转型升级的成败与深化改革的成效。近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推出了本年度核心成
20151023172253_9174727


       “十三五”(2016-2020)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如何谋划好、把握好这个“窗口期”,奠定未来公平、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事关转型升级的成败与深化改革的成效。近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推出了本年度核心成果——《转型抉择》研究报告,对2015-2020年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挑战、发展趋势与应对方法做了系统探讨。本版特设“转型抉择”专栏,陆续刊登这组报告,以供参考。

——亚夫

■“十三五”是我国从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的关键5年,这期间我国工业将与全球“工业革命3.0”的历史发生交汇。“工业革命3.0”的本质是新能源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十三五”新能源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将为太阳能等新能源普及、逐步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创造重要条件,由此将深刻改变我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并深刻改变我国的工业版图。

■在新能源与互联网结合的工业革命中,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将大大降低新能源利用的平均成本,从而会形成独特的市场优势。据报道,全球互联网用户预计在2015年将超越30亿大关,而2018年中国网民数量将超过7.5亿人。可以说,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独步全球。到2020年,我国有望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革命的领跑者。

■“十三五”也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以“互联网+”为重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这就需要确立推进工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基本目标,实质性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推动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化、全球化。把握“十三五”,布局“中国智造”,不仅能走出一条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路径,还能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赢得先机,为迈向高收入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十三五”是我国从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的关键5年。当前,由发达国家发轫,全球已进入“工业革命3.0”时代、“工业革命4.0”时代。值得关注的是,与过去两次工业革命有很大的不同,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和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是以一个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的姿态出现的。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加快形成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新格局,我国有望到2020年初步完成从“工业革命2.0”向“工业革命3.0”的升级,并奠定“工业革命4.0”的重要基础。

把握工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

“十二五”以来,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主要支撑,我国开始呈现工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这个大趋势突出表现为三大革命:能源互联网革命、制造业数字化革命、制造业服务化革命。

1.能源互联网革命的大趋势

(1)我国工业化中后期与全球“工业革命3.0”的历史交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美主要发达国家提出了“工业革命3.0”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再工业化的基础。如果说“工业革命1.0”(1760~1860年)是蒸汽机时代,“工业革命2.0”(1860~1950年)是电气化时代,“工业革命3.0”的本质则是新能源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十三五”新能源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将为太阳能等新能源普及、逐步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创造重要条件,由此将深刻改变我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并深刻改变我国的工业版图。

(2)我国初步形成能源互联网革命的某些比较优势。目前,我国已成为太阳能光伏第一生产大国,并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以新能源工业贸易竞争指数来衡量一国新能源工业的竞争力。在这项评价中,丹麦以0.83的高分排在第一位,中国(0.3)、德国(0.29)、西班牙(0.28)、瑞典(0.28)和韩国(0.22)依次排在第二至第六位。

(3)2020:我国有望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革命的领跑者。在新能源与互联网结合的工业革命中,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将大大降低新能源利用的平均成本,从而会形成独特的市场优势。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全球互联网用户预计在2015年将会超越30亿大关,2018年中国网民数量将超过7.5亿人。可以说,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独步全球。

2.制造业数字化革命的大趋势

(1)制造业数字化革命新阶段的到来。2013年4月,德国提出的“工业革命4.0”,主要特征是制造业数字化。美国与欧盟相继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突出的特点是以制造业数字化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

(2)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和全球最具成长性的信息消费市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4家企业进入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成为美国最大的IPO项目之一,并成为全球最大移动电商公司和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十三五”我国不仅不会缺席“工业革命4.0”,还可能成为最重要的推动者。

(3)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潜力巨大。2011年,我国成功研制出世界上最大的3D打印机。2013年,我国以3.7万台的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14年前三季度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高速增长,达到3.36万台,同比增长32.5%,预计全年达到4.5万台。

3.制造业服务化革命的大趋势

(1)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需要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欧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获得制造链上的高额利润,主要在于通过制造业的服务化占领了高附加值环节。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两个“70%”,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70%,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的70%,主要基于制造业的服务化。

(2)“工业革命3.0”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以太阳能光伏向家庭的普及为例。最重要的并不是太阳能光伏本身的制造环节,而在于服务环节。能否通过以高新技术服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强研发和销售,并降低交易成本,使家庭多余的发电能够及时销售出去,是太阳能光伏向家庭普及的核心难题。

(3)“工业革命4.0”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工业革命4.0”的实现,最重要的是发展以大数据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业,形成可自律操作的智能生产系统,促进生产方式由大规模同质粗放生产向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精细化转变。

应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时代挑战

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总体来看,我国工业体系是按照“工业革命2.0”时代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兴起和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的特定背景下,我国传统的工业模式不可持续的矛盾日益凸显。

1.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1)全球产业链的调整与高端制造业竞争的加剧。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重要历史背景是发达国家的去工业化。当前,主要发达国家试图夺回制造业优势的势头非常明显。奥巴马政府明确提出要让美国经济“基业长青”,必须重振制造业。2013年,欧盟明确提出欧洲需进行“再工业化”以重振欧洲经济,并将工业占欧盟GDP的比重由15.6%提升至2020年20%的总体目标。

(2)失去相对于新兴经济体的低成本优势。据《德勤中国竞争力调查报告2011》数据显示,目前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的人力成本约为中国的50%。从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来看,越南大概是1000元,印度约为600元,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已经达到2500~3000元。

(3)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低成本优势也在减弱。例如,2003年我国制造业产品的成本平均比美国要低22%,但到2008年底已收窄至5.5%,2008年之后更是逐渐下降。按照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调查,美国的人力与能源成本比欧洲和日本低得多,到2015年美国的制造业成本仅比我国长三角地区高5%左右。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杜尔高效环保的Oxi.X RE系统助力Orafol净化溶剂(挥发性有机)废气

上一篇:

全球超算500强榜单公布 中国“神威”蝉联冠军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凡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及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QQ:303923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