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象一:2016 年LED 产业链上游涨价频频,部分产品上涨超过15%
3 月份木林森、晶台等封装企业曾经对部分产品进行价格上调;5月份晶电在减产25%的情况下,价格上涨15%,三安光电也有部分产品小幅涨价;8月,三安等芯片企业价格都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三安光电中小尺寸产品价格上浮10%,华灿光电也对利润较低的产品进行了相应的调整;9月木林森、国星光电、信达光电等对RGB 灯珠进行提价,涨幅均在5%-10%左右。
据调研了解,2016 年2 季度末左右,业内多家LED 芯片企业价格已开始回升,营收状况显著改善。以晶能为例,9 月初,晶电产能满载并延续至10 月,目前其产能利用率已超过9 成,其中蓝光机台产能约90%、单价及获利较佳的红光产线则呈现满载。
根据LEDinside 数据,我们看到主流的封装器件平均价格已趋于稳定,相比于2015年封装器件价格下跌50%~60%,整体封装器件供需关系已大幅改善,其中可以看到较大封装规格5630 及3030,3-4月份有所下降但4月至今已趋于平稳,而封装尺寸2835 的价格今年一直保持稳定,并且部分产品价格7月略有上升。以封装大厂亿光为例,自6 月中以来,股价大涨18%,目前已看到各产品线的需求全面回暖,第3季将正式步入旺季,而非仅是补库存。其中尤以TV 背光表现最佳,主要受到今年奥运年的收视需求带动;另来自大陆手机背光、显示屏幕等订单也将明显贡献第3季营收。
根据LEDinside 数据,全球LED灯泡下跌9%左右,相比于2015 年全球替代40W灯泡价格下跌12.4%,替代60w 灯泡价格下跌9.9%而言, 基本处于正常范围,主要由于封装技术进步而引起的整体耗材减少的价格下降。
同时,中国LED灯泡价格下跌11%左右,相比于2015 年,中国替代40W 灯泡价格下跌18.4%,替代60W 灯泡价格下跌32.37%,下跌趋势已大幅回稳,反应国内灯泡市场竞争环境已日趋稳定,供需格局已逐步好转。
种种迹象显示LED芯片供需格局已发生转变。
迹象二:2016 年LED 照明企业营收迎来拐点,多家企业营收同比增长超40%
下游LED 照明企业营收明显好转,验证LED 照明供需格局已迎来拐点,扭转15年下跌格局。从多家上市公司2016 年上半年营收可以获得验证,阳光和佛山营收同比增长40%,雷士营收同比增长超过90%,既是由于15 年上半年LED 照明应用基数较低,也反映最坏的时刻已然度过,2016 年下游LED照明应用整体的需求与供给格局已发生了拐点。
需求端:LED 照明渗透空间仍较大,小间距迎来爆发
通过瑞银的数据显示2015 年LED芯片端需求已超过9万平方英寸,预计2016 年仍然能够20%的增速,虽然随着LED芯片发光效率的提升,LED 背光源对芯片的需求面积会有一定下滑,但随着LED 照明渗透率的进一步的提升,以及小间距需求的爆发,因此将继续稳定推动对LED芯片端的需求。
从需求端分析一:LED 照明渗透率仅27.2%,“禁白令”催化LED 替代
LED 照明渗透率仅27.2%, 10 月1 日起“禁白令”促使LED照明灯具进一步替代白白炽灯。
1)照明是LED下游主要的应用市场,WIND 数据,在中国其大致占比在45%左右。而根据DIGITIMES 数据,全球LED 照明市场规模近年来也增长明显,从2009 年的17.5 亿美元,增长到2015 年的299 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0.5%。但其渗透率依旧不高,在2015 年仅为27.2%,16 年有望超过30%。因此,其成长空间依旧巨大;
2)根据我国国家发改委及五部委在2011 年11 月发布的“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我国白炽灯实施淘汰的最后试点是2016 年9 月30 日,2016 年10 月1日起,15W 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被禁止销售和进口。这被业界解读为“禁白令”的全面铺开,LED 灯具市场需求的进一步释放。
国内白炽灯存量替代空间巨大,2016 年上半年全国白炽灯泡累积产量达20.12 亿只,月产量3-3.5亿只。根据CSA Research 数据显示, 15 年国内LED照明产能约60 亿只,若完全替代,按比例将消耗大约60%的15 年LED灯泡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