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5这个名字给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工业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五个词汇的英文缩写,最初结识i5,它似乎更容易被认为是数控系统,或者说是面向智能制造的一种转型策略。而现如今,经过了近3年的磨合与发展,i5被贴上了更多的标签,比如智能机床、平台型机床、管理新模式、商业新模式等等。在消费电子行业,i5的声名鹊起更是给某些垄断市场的国际知名供应商以重创——2016年1月,i5智能机床在消费电子行业斩获1万台的大订单,深圳市两家企业分别签订5000台i5M1.4智能机床合作框架协议。这些可能是它的开发者最初也没有预料到的。
优尼斯工业:i5智能机床再造巅峰
相比较沈阳机床集团(以下简称“沈阳机床”)过去数十年、上千种配置的产品来说,i5智能机床只分为i5T和i5M两个系列产品,家族成员包括i5M1、i5M4、i5M8、i5T1、i5T3、i5T5共6款高辨识度的产品。2014年2月,i5机床全球首发;2014年中旬,i5T3单一型号机床发货达到500台;2015年,i5合同数量达2500台;2016年底,i5的市场订单有望达20000台。
对于i5产品本身,这一系列的数字已经能够说明问题,至于i5是如何在短短两年间迅速打开市场,又是如何在细分行业中脱颖而出,这些问题才是值得我们深究的。因为,沈阳机床代表着众多国有机床企业,只有国有机床企业转型升级成功,中国制造才能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制造才有希望。在智能制造、工业服务转型的路上,我们现在谁都无法准确判断沈阳机床的做法到底有多成功,但起码由i5引发的这个开局是振奋人心的。抱着这样的态度,我们与优尼斯工业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于春明先生进行了深度对话,听他为我们讲述i5背后的故事。
市场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
提到i5就不得不提到优尼斯工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尼斯”),优尼斯2013年6月1日成立,当时沈阳机床的策略是将整个机床销售体系转移到优尼斯运行。“虽然公司名字里重点强调了‘工业服务’四个字,但最初工业服务对于我们来说定义并不明确,直到优尼斯在全国建立了20个营销区域,把技术力量前移到市场,技术人员第一次深入市场之后,我们才第一次对‘工业服务’有了初步认识。”沈阳机床当时从研究院选了20名技术骨干驻扎在20个区域,做技术支持工作,于总就是其中之一,他回忆说,“我们的目标是,基于客户需求定义产品、组建团队,搭建新的商业模式,做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
了解市场需求是沈阳机床制定计划的第一步,因为这恰恰是老牌国有企业一直以来的短板,服务差、服务不及时是国有机床留给客户的第一印象,更不用说新时代下内涵更丰富的工业服务了,简直是天方夜谭。于是,沈阳机床决定把原来闭门造车的境况改变成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新的组织架构。“2013年的‘下放’目的就是让技术人员从办公室走出来,走进市场、走进客户,与客户探讨机床的功能是否满足了客户需求。”于总毫不避讳地告诉我们说,“首次试水就让我们受到了极大震撼,深入市场才发现,原来客户的抱怨与我们的理解大相径庭,很多功能设计是冗余的,很多技术是欠缺的,我们甚至根本不知道客户的需求在哪,这让我们有了深深的挫败感。”
“比如曾经有一位宁波的客户,销售反馈说客户想将切削液的冷却方式由喷水改为喷雾,后来我去现场与客户沟通,才发现根本不是客户需要喷雾方式,而是我们的产品防护效果不好,客户不得已才要改进切削液冷却方式。而且这家客户是加工轮毂的,喷雾根本不利于铝合金材质的切屑,他们的真正需求是防护好、切削液足够大。”于总感慨说,“最后,我们推荐使用了T3全封闭机床,替换原有的CAK半封闭机床。如果不是深入客户,类似的需求我们根本了解不到。其实不是我们之前的机床有问题,而是我们机床的功能没有满足这个行业的需求点,才带来这么多年的困惑。”20个人、20个区域,每个月的工作汇报,让沈阳机床看到了真实的市场,并意识到,原有的粗放型生产所获得的优势已经消失殆尽,在新的竞争环境中,有且只有市场才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