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廳裡各種3D打印的精致的藝術品讓人驚嘆。記者 羅斌攝
9月28日,我國最大的3D打印應用中心——重慶華港工業園在江北港城工業園舉行了盛大的啟航儀式,標志著該中心正式投入運營。在助力我市及中西部地區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同時,該中心將推動中國3D打印技術從應用研發走向真正的產業化。
技術實力國內領先
重慶華港工業園位於江北區港城工業園兩江時代4號樓,佔地面積8000平方米,以重慶華港科技有限公司為運作實體。
“之所以是國內最大3D打印應用中心,這裡除了規模大,也是目前國內3D打印領域標准最高、功能最全的應用中心。”重慶華港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稱。
據介紹,重慶華港科技有限公司由四家企業合資而成,其中領銜企業為湖南華曙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這家公司在國內,可謂是工業級3D打印的領航企業,其創始人許小曙博士是世界杰出科學家。
通過與華曙高科的戰略合作,華港科技不僅建立了“高分子復雜結構增材制造國家工程實驗室西部應用示范中心”,還擁有代表世界領先水平的工業級3D打印生產系統10套,涵蓋了金屬、尼龍、碳纖維復合材料等多種靈活的3D打印解決方案。
同時,這裡還擁有世界頂尖的3D打印研發、技術、應用、服務團隊,包括許小曙博士,以及來自德國、美國、法國、荷蘭等國家眾多資深的3D打印專家和工程師。
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啟動儀式上,重慶華港科技與眉山德鑫航空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卓美華視光電有限公司、重慶科學技術研究院4家公司分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3D打印技術的科技成果轉化。
“3D打印的科技成果如果在實驗室束之高閣就失去意義,其真正的價值是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該負責人稱。
然而,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不同產品,在3D打印方面的需求千差萬別,不是買一台設備回去就萬事大吉,而是需要相應的材料、軟件和后台服務。這正是目前我國3D打印技術推廣速度不盡如人意的原因所在。而這些應用端的研發和創新,正是該中心需要攻克的難題。
據稱,應用中心之所以選擇落戶重慶江北,正是看中了這裡雄厚的工業基礎和先進制造業的集群效應。
“我們的目標是,以重慶為中心,輻射全國。”據稱,該中心將專注於為航空航天、汽車制造、消費類電子產品、醫療、教育等領域提供快速樣件制造、定向應用研發及批量生產、3D打印理論與實操培訓等服務,預計5年內將形成10億元年產值規模。
2020年 江北區研發機構將達100家以上
“江北傳統工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江北區政府相關負責人稱,江北區全力引進3D打印應用中心落戶,必將提升江北區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助推江北建設成為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集聚區。
據介紹,為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近年來,江北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今年1— 6月,江北區高新技術產品實現產值153.3億元,佔地區工業總產值380.7億元的40.3%﹔高新技術企業新增10家,達55家﹔市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研究中心29個,比上年增加9個。今年5月,江北區還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批復,成為全市首個“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建設城市。
江北區的目標是,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城區行列,實現全區R&D經費支出、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市級以上研發機構、高端創新創業人才、科技企業融資規模成倍增長﹔科技進步貢獻率、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均得到顯著提高。其中,類似3D打印應用中心這樣的研發機構將力爭達到100家以上。(記者 曾立 實習生林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