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娃哈哈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在机器人产业方向上不断探索,组建了机电研究院,实施了工业机器人、高端直驱电机等工业自动化核心部件和装备的研制工作。
上述负责人表示,在机器人应用方面,娃哈哈公司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主要应用在全国各地生产线的装箱、码垛等工序上。截止2015年已有30台机器人工作站投入使用,2016年预计有100多台机器人工作站投入使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娃哈哈集团的多元化布局如童装、婴幼儿配方奶粉、白酒等均以失败告终,此次为何又再走多元化之路进军机器人市场呢?对此,业内人士分析,娃哈哈此举意在改变公司多年来业绩下滑的颓势。
数据显示,近年来娃哈哈自2013年以来娃哈哈的营收不断出现萎缩,2014年728亿元的营收同比下滑7%,近日发布的《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报告》中,娃哈哈公布了其2015年的营收为494亿,同比几乎腰斩为45.7%。此外,据中金公司对全国商超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7月娃哈哈蛋白质饮料累计销售额下滑27.9%,茶饮料累计销售额下滑23.6%,果汁饮料累计销售额下滑37%,并且茶饮料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1.1%下降到0.9%,果汁饮料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0.9%下降到0.7%。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娃哈哈每况愈下的窘境?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娃哈哈公司存在严重的品牌老化问题才是罪魁祸首。据了解,娃哈哈旗下营养快线、养乐多等老产品已经进入成熟期,市场份额不断下滑,而娃哈哈的新品小陈陈、啤儿茶爽、格瓦斯、弱碱性水、C驱动、椰汁植物蛋白饮料“来一榨”等均未能赢得市场认可。娃哈哈的经销商此前表示,新品卖不动,在各大销售渠道,依然是养乐多、营养快线等老品牌占据销售的主力地位。
对于娃哈哈公司2016年重点推广的新品记者查阅天猫平台发现,“晶钻瓶”新品矿泉水在天猫各家店铺销售量几乎都为0,在销售新品“轻透小檬”饮品的店铺中除一家销售量为16外,其它也均为0;而新品“爱迪生奶酪酸奶”在其官方旗舰店也每月也只有66件的销量,与莫斯利安、安慕希等的月销量相距甚远。
那公司此番娃哈哈加大机器人应用能否改变娃哈哈业绩下滑态势呢?对此,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并不看好,“自主研发机器人用于生产只是硬件上的创新,并不能带动产品层面的创新,对公司业绩的拉动作用不大,并且自主研发机器人会耗费太多时间、精力,还容易荒废饮料主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