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基础深厚吸引“北雁南飞”
“如果你有30万元,你会买一辆汽车还是私人飞机?”谈起此次落地东莞进行产业成果转化的轻型飞机门槛,王和文指着松山湖城市会客厅外的飞机笑着说。
从2016年4月起,文和北航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轻型飞机研究设计所合作,力图将M3C、M4、M11三款轻型飞机引进松山湖。蜜蜂飞机总设计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轻型飞机研究所教授胡继忠告诉记者,M3C、M4和M11轻型飞机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主研发的轻小型飞机,除了发动机来自欧美,其余均为自主研发制造。这三款飞机是目前国内通用航空领域使用最多的超轻型飞机,分别主要应用于航空培训、农林牧副渔作业和低空娱乐及旅游业。
所谓通用航空,指的是使用飞机、直升机、气球或飞艇等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不同于运输航空,通用航空不仅所需的起降机场小,而且从事的是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据胡继忠介绍,蜜蜂飞机实际上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已研制成功,但试验、制造、检测等环节需要较长的时间,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取得生产许可证,随着低空航空领域的逐步放开,私人飞机迎来了市场化的机遇,“东莞在制造业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在这里实现成果转化具有投入少、效率高的优势”。
王和文对此也颇为认同,他告诉记者,私人飞机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10来个技术工人团队就可以小批量生产,东莞作为制造业名城,加工技术人才多,这是项目选择落地东莞的首要原因。
王和文还透露,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东莞气候条件好,更适合低空航行,且东莞位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带,人均富裕程度高,消费市场大,“一架飞机的市场价格仅需30万-60万元,在同样的条件下,相信有更多的人会购买私人飞机而不是汽车。”
东莞加快融入私人飞机产业链
飞机制造不同于其他制造企业,其精细化的特点需要多个工种的无缝协调配合,一条完整的飞机制造产业链有147个关键节点,对生产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不仅如此,私人飞机市场化后会对飞机的安全性能、维护、保养等服务提出一系列的要求,这些环节的发展状况也是影响其市场化的关键因素。
“明年4月公司将有10架飞机投产,目前已经收到了全国各地的100多架订单。”王和文透露,这些订单或来自黑龙江、辽宁、山东、河南等地的农业合作社和企业,或来自于旅游公司和航空培训公司。
目前文和北航已取得蜜蜂系列飞机型号设计批准书,接下来将把研发基地和生产基地搬入松山湖,实现研发生产制造的本地化。在他看来,轻型载人飞机项目落地东莞后,将会带动当地的材料、加工、检测、人才培训、销售、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加快布局介入私人飞机产业链。
作为引进该项目的产业载体,光大We谷项目总经理林建强表示,光大We谷将为文和北航提供研发和制造场所,未来将严格把控生产质量管理和工程管理,并与文和北航一道布局私人飞机4S店、飞行人才培训等项目,使其在通航飞机制造、飞行体验、航空教育培训等领域实现进一步突破。
“北航生产的轻型飞机可靠性高,安全性能好,随着通航市场的兴起,该项目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清湾资本合伙人马显荣说,《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透露,未来15年东莞要建桥头、水乡、塘厦、清溪、松山湖、生态园、横岗港等7个机场,用于工业、农业、林业、医疗卫生、抢险救灾等方面的飞行活动。出于对东莞私人飞机市场的信心和北航品质的信任,他在项目筹划初期就选择投资该项目。
“随着政策的完善和落实,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东莞私人飞机产业的春天即将来临。”对于这个刚落地的项目,王和文同样充满期待。
■链接
通用航空藏万亿级市场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5年末我国通航飞机保有量为1874架,全年通航飞行小时数73.5万小时,尽管这些指标在“十二五”期间已经翻了一番,但我国通航飞机数量仍仅为美国的1/150、巴西的1/10,大部分作业时间实际上也只是航校的教学飞行时间。中航工业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表示,仅这一差距就意味着,国内通航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