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将在海南文昌发射 火星探测工程向全球征集名称和标识
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和火星车外观设计构型昨天揭开面纱,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名称和图形标识也正式向全球征集。记者了解到,我国计划于2020年7月、8月间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火星探测器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
首创
“绕、着、巡”将一步到位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副总指挥、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表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不仅要实现环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还要突破火星进入、下降、着陆、巡视、远距离测控通信等关键技术,使我们真正进入深空,走近火星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据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介绍,火星探测工程充分利用了我国60年科学发展的技术和设备设施,但火星探测绝不是以往工程的简单复制,“通过一次任务即实现‘环绕、着陆、巡视’是本次工程的最大亮点,也是其他国家第一次实施火星探测从来没有过的。”
据悉,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已于今年年初立项,目前已解决了工程的关键技术、协调了五大系统之间的技术接口,正在开展单机产品的研制和生产,后续还要开展分系统、系统的建造、测试和试验,工程正在按照计划稳步推进。
发射
2020年乘“长五”升空
自2010年以来,相关部门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始论证,综合考虑我国具备的能力、社会设施基础及国际火星探测发展态势,历时4年多提出了我国未来火星探测的“两步走”思路:“一步”实现“绕、着、巡”,“二步”实现“采样回”,至2030年前后使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张荣桥表示,目前正在实施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就是“两步走”发展中的第一步,其目标是通过发射任务实现着陆、巡视和探测的任务。本次任务计划于2020年7月或8月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火星探测器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
受天体运行规律的约束,每26个月才有一次火星探测有利发射时机。从现在起到2020年前后,仅有3次发射机会,但全球却将有4次火星探测任务,将迎来火星探测的高峰。
任务
飞行7个月后抵达火星
火星距离地球最远达4亿公里,我国探测器在器箭分离后经过约7个月巡航飞行被火星捕获。
环绕器环绕火星飞行后要与着陆巡视器分离,然后进入任务使命轨道开展对火星全球环绕探测,同时为着陆巡视器开展中继通讯。
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后进入火星大气,经过气动外形减速、降落伞减速和反推发动机动力减速,最后下降着陆在火星表面。
之后火星车将驶离着陆平台,开始火星表面巡视探测,探测火星的形貌、土壤、环境、大气,研究火星上的水冰分布、物理场和内部结构。在测控系统和地面应用系统的运行控制下,所有探测数据都将实时传回地面供科学研究。
有关专家透露,火星车为规避火星极端天气的影响将设置自主休眠和自主唤醒功能,可工作3个火星月,相当于地球上的92天。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火星车将设置雷达对火星地下一定深度进行探测。
参与
设奖金征“名号” 征集截止到11月10日
昨天,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名称和图形标识全球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据了解,本次名称征集将历时四个月,中选者可获得证书和现金奖励。
截至北京时间11月10日24时之前,参与者可将个人作品提交至国家航天局网、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中国火星探测微信平台。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作品提交需符合国家商标法的有关规定,具有创新独特和延伸性,同时符合中国火星探测理念和工程特点,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社会道德风俗,体现科技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需要注意的是,提交作品文字不用生僻字、同音字、歧义字。提交名称不用现代人名、城市名、企业名,不要提交已经征集的相同名称;提交名称每人不超过3个,必须包括不多于200字的创意说明或背景阐述;图形标识设计应包括彩色稿和黑白稿两种设计标准图稿。
难点
数据传输更遥远 太阳能供给比月球更难
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三个目标,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由于远距离数据传输的大时延,要求火星车必须具有很高的自主能力。同时,火星光照强度小,加上火星大气对阳光的削减作用,火星车能源供给也比月球车更为困难。这些都使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更具难度和复杂性。
“正是对火星环境不确定、不完全的认知才激发了人类对开展火星探测的向往与兴趣,而在这种陌生环境下进行,也正是我们首次探火任务最大的工程技术难点。”张荣桥介绍。
答问
火星探测高大上 投入高昂是不是“烧包”?
张荣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有人曾经问过我,“我国谈不上很富裕,为什么要花钱进行这样的工程?”我认为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就像问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你为什么让孩子读书”一样,这是一个简单而严肃的问题。
上世纪60年代,在国家经济贫穷、落后的条件下,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研制并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80年代,我们又开始发展通信、遥感、导航等各领域卫星。几十年前,谁又能想到“高、大、上”的卫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会如此不可分割?所以为什么要探测火星,答案在10年、20年后将不言自明。
今天,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火星探测工程绝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程活动,它赋予了多重使命和意义,对科学、技术、经济、人才、国家竞争力乃至思想、文化都将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1 绕
2020年在海南文昌发射
探测器飞行7个月4亿公里
被火星捕获后环绕火星飞行
2 着
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分离
环绕器为着陆巡视器开展中继通讯
着陆巡视器下降着陆在火星表面
3 巡
火星车驶离着陆巡视器
火星车巡视探测火星表面92天
环绕器对火星全球环绕探测
北京晚报记者 孙乐琪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