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的改革开放,为“银川智造”注入了强劲动力。近年来,为了促进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银川经开区”)从工业制造的源头入手,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粗放式生长到高质量发展,银川经开区装备制造业跑出了发展“加速度”。
互联网+智能制造+高端装备
在力成电气数字化生产车间,50台机器人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配电柜的元件装配、二次接线、母线制作等工序……近年来,力成电气公司在原厂区新建标准化工业厂房2万平方米,并对原厂房进行改建和扩建,建成一座智能配网开关设备数字化工厂,实施智能柔性钣金生产线、机器人系统及数字化焊接生产线、数字可视化总装配流水线等16条柔性化生产线,并建设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数字化设计系统集成的智能制造新模式。目前所有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2018年预计新增产值9000万元。该项目的建设将为本区域同类产品的转型升级起到标杆作用。
同样,共享集团正在构筑“互联网+双创+智能铸造”的产业生态,搭建专业、协同、共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行业平台,为行业转型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共享集团投资建设的世界首个万吨级铸造3D打印成形智能工厂——共享装备铸造成形智能工厂如今已宣告建成。共享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将推动铸造3D打印等新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实现铸造3D打印等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近年来,银川经开区充分运用工业互联网,以打造智能装备制造基地为目标,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珩磨机、工业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发展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推进工业机器人集成技术研发。
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走进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这里集中应用了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数字化智能传感器、视觉系统等数据采集技术随处可见……今年以来,银川经开区积极对接金石机器人、巨能机器人等一批影响力较强的项目,重点支持共享铸钢公司实施数字化制造项目,加快推进宁夏轨道交通高端轴承项目,打造国内第四、西部第一的高端轴承生产基地。而作为500强企业之一的舍弗勒宁夏工厂,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数字化培训中心、国内最先进的轴承生产线。“目前,公司已与宝马、奥迪、大众、通用、长城、雷诺、吉利等汽车制造商签约。”舍弗勒宁夏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未来,舍弗勒宁夏工厂还将继续加大汽车用轴承生产线的投资,以满足国内及国际汽车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从最初的单一销售产品到可以实现小套加工中心,迈向数字化工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在逐步向高端化方向迈进,向集群化发展。”银川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目前,银川经开区聚集工业企业265家,规模以上企业73家,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70%,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5%,资源计划系统(ERP)普及率达80%以上,小微企业的办公自动化(OA)等基础软件普及率达到85%以上。
“银川智造”走向国际
“过去几个七八级技工的活,现在用3D打印技术很轻松就能做出来。”共享模具企业负责人道出了3D打印技术对铸造业的革命性改变:生产流程从7项缩短为4项,极大地节约了人力资源,生产环境大为改观。将10%的产值投入到企业智能研发换来的是效率效益双提高,如今已可生产5大类53种产品。共享集团的铸造用3D打印技术已成为银川经开区智能制造的重点产业化应用项目,推动了银川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更让银川经开区锦上添花的是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叩开了欧洲市场大门,7款新机10台高端智能机床出口欧洲。早在2014年9月,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就面向日本、欧洲等高端市场,出口整机立式加工中心产品,变“银川制造”为“银川智造”。
“最主要的核心竞争优势是智能化。”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当客户机床出现故障后,机床会自动把故障代码发至售后服务中心,企业可直接联网处理故障。目前,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已成为中国第一座智能网络化机床制造工厂,累计向国内3100多家客户提供15000多台中高档数控车床。
除此之外,共享铸钢研发的水轮机产品,在法国、巴西等多个国家的水电站应用;大河数控机场的数控珩磨机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奥钢联集团高质量锻件及合金材料、共享铸钢数字化制造、西北轴承高端精密轴承制造等项目都在顺利推进。
“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彼此结合起来进行工业创新,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银川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从“银川制造”向“银川智造”的转型升级,不仅能走出一条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路径,还能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赢得先机。
记者 鲍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