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从目前市场的整体情况来看,3C电子行业无疑成为了机器人行业竞相抢夺的香饽饽,但同时机器人在3C的应用难度也属行业之最。面对3C行业对柔性化生产要求增加的压力下,国产机器人企业该如何应对,以求突破技术瓶颈呢?
从目前市场的整体情况来看,3C电子行业无疑成为了机器人行业竞相抢夺的香饽饽,但同时机器人在3C的应用难度也属行业之最。面对3C行业对柔性化生产要求增加的压力下,国产机器人企业该如何应对,以求突破技术瓶颈呢? 机器人在3C行业的应用现状与需求如何?应对3C电子产品上市周期缩短和对柔性化生产要求增加的双重压力下,国产机器人企业通过了哪些技术攻关?为与第四次工业革命无缝对接,3C行业在未来将如何继续进行自动化改造? 这是客户最关注机器换人的十个问题: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简化管理模式、提供工作安全性、增强生产柔性、降低料耗比率、降低生产制程成本、厂房面积利用率提升、产品品质提升、企业品牌信誉提升,客户最关注的是减少人工成本,客户经常问我的设备多久能收回成本。第二,3C产业决定了它是多批量小品种,我们没有那么大的量,那么大的量的供应商在富士康、比亚迪、一二线代工品牌,我们现在接入的客户有可能是三线的,也有可能是在一二线转接订单的。第三,客户会问我们,我用了设备之后整个耗材品,现在人工浪费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所以客户一定关注耗材比。还有企业品牌的提升,我们知道现在客户都会问企业有没有自动化,自动化代表着交货准时、品质提升,所以机器人之前本来不是太决定订单的事情,但是它现在已经变成了企业品牌信誉提升的标准。 再看一下机器换人的四个重要问题,我们经常讲你用哪家的机器人,其实用哪家的机器人只是这里面很小的一步,所有的机器人本体不管哪一家的,一定需要我们结合产品工艺做二次开发和集成以后才能调试以适应国内企业的生产。苹果用自动化用的非常舒服,包括华为和小米, 但是为什么在我们很多行业很难推进?原因在于我们的产品设计是按人工制作工艺设计的。我接触了几个案例,第一个是笔记本电脑的充电器,我们知道这个圆形的头。第二个是耳机,很多人都想用自动化,但是没有办法,因为第一线材太柔性不好固定,第二它没有设计这种工艺的自动化性,所以产品自动化工艺设计程度决定集成项目开发进度。第三,我们跟客户讲,很多人出去接单的时候讲我的方案多么多么便宜,他20万我15万,你这会把客户导向误区的。我们很准确地告诉他,机器换人的代价是不低的,你所谓的15万、20万只是硬件的成本而已,还有客户整个其他的配套服务,你放机器在那里没有用,他还要接受培训,如果你的设备很难学,他还要配套一个团队,这远远大于他投入硬件的费用,这一点是我们要跟他讲清楚的。第四个问题是跟第三个问题连起来的,比硬件投入难度更大的是应用工具投入和软件投入。我们要做一条线动起来,需要线条的应用工程师,线体需要维护工程师。 这是当前最痛苦的问题,第一个是客户的意识不够强,需要我们再教育。还有,我们整个应用、整个开发的人才还有我们整个资金的链都出了问题,所以资金和人才是我放在首位的因素。第二个问题,很多企业已经有部份单机工作站,我们是不可能把原有的设备更换的,而已引进设备的使用率有待提高,是需要我们在做整体改造规划时候考虑的问题。第三个问题,企业对机器换人的认识不够,对软件和工业治具这一块认识是不够的,这注定了我们某些项目从一开始方向是错的。第四是缺乏专业化服务机构,这跟第一个问题是相同的,就是缺乏人才,缺乏应用领域、开发型的人才,缺乏培训人才的机构,这就是现在你挖我我挖你,这是专业化服务机构的问题。还有一个是某些关键共性技术需要攻克,我们在行业经常会签保密协议,实际上我们是帮行业解决问题,但是最后我们在行业内很难展开推广,因为有保密协议。 利迅达销售总监何泽贤说道:“3C行业是近两年机器人应用最主要的市场,无论是本体商还是集成商,只要有机会都往里挤。”从目前市场的整体情况来看,3C电子行业无疑成为了机器人行业竞相抢夺的香饽饽,而我国华南区3C电子行业凭借其健全的产业链而应用空间最为巨大。 我国3C产业的自动化需求主要体现在搬运、上下料、部件加工、装配和检测、贴标、抛光打磨等方面。“机器人在3C的运用主要在四轴和六轴,负载从3千克到7千克。”何泽贤在做领域需求分析时说道,“目前在这一领域,日系的爱普生、雅马哈、三菱等厂商参与度较高,在四轴机型上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abb、库卡、发那科等主要在占据小六轴市场份额上发力。” 但是,目前在3C部件的加工、打磨等领域,大部分企业仍采用人工作业,小部分实现了自动化。于全球范围而言,我国在3C领域的机器人应用还远远不够。是什么因素决定了自动化实现率偏低的状况呢? 拓斯达电商部经理许鹏表示,机器人目前在3C行业的应用还处于萌芽阶段,这主要是由3C产品的精小、复杂、组件多等因素决定的。机器人的视觉技术还有待增强,系统的支持亟需成熟。 可见,机器人在3C的应用难度也属行业之最。华数机器人总工程师周盈发现,综合考虑人力、物流、土地等成本,中国3C制造企业一方面面临很大的外部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个性化定制和多品种大批量生产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间考验的是企业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以及产品更新、更高效能的生产制造、更高层次的产品质量管理的能力。 何泽贤认为,针对3C行业的更换时效,集成商配合时要做好两件事,即“把投资回报压在一年之内”和“把交期提高到10到15天”。面对3C行业对柔性化生产要求增加的压力下,国产机器人企业该如何应对,以求突破技术瓶颈呢? 拓斯达运用前期调研、方案分析、收益评估、发展规划等一整套的自动化模式,根据3C行业制造商自动化需求灵活的特点设计了模块式自动化应用,该应用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点站、产线联排、整厂自动化,柔性高,成本可控。 许鹏还表示,除了在技术上需要不断寻求突破,更要对3C行业千变万化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统筹能力。以打磨机器人为例,打磨是大部分3C产品的基础通用工艺,当客户从打磨4.0寸盖板升级到打磨内部结构中多空槽不规则金属结构时,拓斯达可根据客户需求来升级操作系统。 据周盈透露,由华中数控自主开发的总线式华中8型数控系统,具有高速高精、多轴多通道、车铣复合控制、五轴加工、云数控等功能,不仅可以满足3C产品金属部件的加工需求,同时其深层次的开放结构,为智能车间的“大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 此外,华中数控还加强了3C产品全自动打磨抛光生产线的应用,采用湿抛模式,单线配置12台华数机器人和华中数控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以此实现手机零件的放料、取料、打磨、抛光、换砂纸全自动,提高产能和良品率。 值得一提的是,中外“联姻”是当前机器人市场的一个迫切需求。结合国外的技术沉淀、技术人员优质的技艺,与国内健全的服务模式、服务网络进行优势资源的整合,为客户带来更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打造健康的行业生态圈。 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精益制造成为了3C产业的发展方向,而这一制造趋势也正好契合了工业机器人高效率、高柔性、高精度的特点。因而众多国产机器人企业对于机器人在3C行业的应用前景保持乐观的态度。 何泽贤表示,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3c行业代表了全球的出货量,也代表着全球的制造技术,所以在未来发展还是很有前途的,机器人也会随着其不断深入到核心的柔和技术而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 许鹏根据自动化改造节省人工、安全、规范化的特点表达了自己的看法,3C行业的机器换人对于自动化企业而言意味着一个更加开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汽配行业被国外品牌大幅垄断的情况下,3C行业的爆发意味着对国产自动化的发展匹配了充分的市场机会,为自动化企业的多元自动化发展带来了充足的需求。 目前,我国正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旨在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也为国产机器人在3C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政策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