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宝安打造深圳智能制造第一区
2016年,宝安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50家,数量居全市第一,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31亿元,占全市21.7%;其中,机器人、数控机床、无人机等智能制造装备产值628亿元。宝安区是深圳市的产业大区、制造业大区,产业升级任务紧迫,同时也具有打造深圳质量的充分条件和发展智能制造的产业基础。
今年4月末,宝安区召开质量工作动员大会暨第八届宝安区质量奖颁奖大会,首次正式发布了《“深圳质量 宝安智造”三年行动计划》,对今后一段时间内打造国际水准、国内一流、深圳第一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和标准建设、质量引领、专利发展、品牌培育、执法保障等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宝安区提出了“3+3+3+10+4”重点任务,即:建设3个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在电子信息、激光、智能装备等领域培育3家国家级“质量标杆”企业,开展“机器换人”“数字车间”“智能工厂”三大智能制造技术改造,在激光+、卫星+、机器人等十大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应用与发展,构建并完善创新、招商、人才和政务四大支撑体系,提质量,创品牌,定标准,立信誉,打造深圳市智能制造第一区。
在此框架下,宝安区立足深圳市和辖区内雄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在产业各领域的应用与普及,探索形成具有宝安特色的智能制造模式,实现产业智能化转型和质量提升,形成新一轮增长动力。
链接
“机器换人”需求大
但核心专利缺失
7月27日,全球机器人产业峰会暨世界机器人高端论坛在深圳市民中心举行,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聚焦机器人产业的现实与未来,以全球化的视角,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会上,深圳安泽智能全球首发多款机器人,引领行业方向。
专家指出,中国机器人产业呈现“两面性”:一面是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让工业机器人逐渐“占领”工厂,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另一面是资本跑步进场让服务机器人遍地开花,扫地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儿童陪伴机器人、社交机器人等进入千家万户。但机器人产业的“两面性”分别面临不同的困境: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高但核心专利缺失;服务机器人低智能化,发展受限。
数据显示,中国众多制造企业已经做好了“机器换人”的准备。中国工程院的一项市场调查显示,64.2%的企业具有强烈意愿,14.5%的企业正在做“机器换人”准备,而目前中国每万名制造业工人拥有36台机器人,仅是德国和日本的十分之一,潜在需求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