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科研仪器共享如何实现双赢

2017-08-02 09:38 浏览:1085 来源:中国科学报   

“目前,我国大型仪器的共享主要还是体现在课题组或者是熟人之间的共享,呈体系化的共享目前还不是非常成熟。许多科研仪器共享平台都是本单位内的区域性的共享。”易科学创始人孙磊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易科学所从事的仪器共享服务是跨地域的,“各个学校的平台提供的服务是比较有限的,易科学除了帮需要科研仪器做实验的人找到仪器以外,还有很多市场和销售的增值服务,这是前者所不具备的。”

杨国梁也认为,大型科研仪器的共享可以有多种途径,比如大学的科研仪器共享平台,或者在“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共享企业等。

“从设备持有方来说,应该更多、更好地去宣传自己的仪器,让更多的人了解仪器本身及通过何种方式可以共享,共享之后有什么权责利,使用仪器后产生的成果如何体现科研仪器在其中的贡献等。”杨国梁提示,随着“双创”的不断推进深入,很多科技型初创企业有对大型科研仪器或仪器共享平台的需求,但未必了解相关的信息。“所以通过‘互联网+’搭建科研仪器共享平台是与广泛的用户联系起来的一个接口,制度建设和政策也需要有相应的配套。”

尚有制约因素

孙磊坦言,现在制约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的因素还是在制度方面,“缺乏好的利益分配方式”。

“大型科研仪器的所有权在高校或科研院所,但使用权和管理权在具体的课题组。”杨国梁解释道,这种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会产生仪器共享过程中的成果分配问题。“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或者成果分配的机制,从课题组的角度来讲积极性就会大大削弱。”

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一般有专门针对大型科研仪器的资助基金,有些仪器资助项目为提高共享,还特别规定需要2~3名得到研究资助的学者共同发起才具有申请资格。

“国外的这种做法也是很好的经验,从仪器专项资金的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共享的问题,比如大致有多少共享的用户,才可以去购置。”杨国梁认为,设立专项资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有一些课题组为了把项目预算中购置科研仪器的经费花掉,买的科研仪器放在楼道里长期闲置,有的甚至连包装都没有拆”。

孙磊相信,未来大型仪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很可能会有更好的设计,“这样对科研仪器的共享,特别是作为国有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大型科研仪器的盘活产生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杜尔高效环保的Oxi.X RE系统助力Orafol净化溶剂(挥发性有机)废气

上一篇:

能源局:甘肃新疆宁夏限电严重 暂不安排风电光伏新建规模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凡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及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QQ:303923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