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先进管理理念,包括借助APS先进排程模型优化生产计划和调度管理,解决以往生产组织粗放管理、生产计划柔性不足等问题;利用从设备上直接采集的数据实时监控生产进度和设备状态;通过对设备实时的工艺参数进行CPK(工序能力指数)计算和分析,开展统计过程控制,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预防不合格品产生;利用条码、二维码、RFID等技术提高原材料在各个环节的信息采集效率,为生产组织、物流管理、成本核算等提供精准的数据;基于实时采集的数据,开展OEE(设备综合效率)分析,更精确地开展IE(工业工程)管理,实施“人机料法环”全面的生产过程优化等。
对于企业而言,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就是要借助先进的技术实现价值网络上的集成和协同,让生产根据市场需求的调整而调整。
智能制造的核心在于借助CPS信息物理系统,充分运用自动化、信息化、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把企业的设备、生产线、物料、员工、供应商及客户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进行全面管理和深化应用,全面推进业务流、资金流、物流中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的发展,并不断提升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全过程的自动化采集、处理、分析和利用的水平,从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端到端的生产和服务。
智能制造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它不仅是先进的IT、OT等技术的引进和创新,更是企业管理的创新和模式的创新。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内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应该说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从全球市场竞争来看,仍然存在高端产能不足、中端产能过剩、低端产能竞争优势减弱等问题,单纯强调技术而忽视管理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因此,智能制造应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管理创新为核心。
例如,当前大量企业都部署应用了ERP系统,但真正能够借助该系统实现企业业务整合、资源配置优化的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多数企业仅仅把ERP看作一个信息化工具加以应用,而没有真正理解蕴含其中的流程化管理思想。系统导入前没有进行充分的业务流程优化或业务流程再造,仅仅基于现实的做法用电子化手段代替了原来的人工录入、审批和统计等工作,在整个业务流程上部门间的壁垒没有被彻底打破,不增值、冗余的流程环节依然存在,流程本身的效率并没有得到充分优化和提升。
总体来看,企业应立足自身的战略规划和布局,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现状,统筹考虑软件与硬件、技术与管理、信息化与工业化等手段,稳步推进自身的智能制造建设,逐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