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 更是管理的“智能化”
智能制造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而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只有深刻认识把握本质特征,制订科学的发展路径,才能有所作为。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智能制造不是单纯机器人代替人来行动,也不止生产过程智能化,还包括设备的智能化和服务的智能化。智能制造即要解决企业内部效率问题,也同时满足产品向高端化发展要求,更要实现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的要求,涉及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过程,所以特别忌讳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盲目追求智能制造作法。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表示,在全国智能制造实践中,有一种现象,就是企业花费了大力气用于智能制造的硬件建设,却忽略了“软”的建设,如有的企业用新技术、新工艺流程、新设备发展智能制造,然而在管理上还用传统制造思想进行,造成了智能制造“夹生化”。智能制造是对传统制造“颠覆”下诞生的,在“土崩瓦解”的传统制造大厦上建立智能制造体系,需要“智能”管理思想相适应,如此才能让智能制造真正化为现实。所以,管理“智能”在智能制造中处于非常重要位置,不能缺失。
主动行为 创造智能制造“沈阳模式”
智能制造之所以被热捧,是因为很好的解决了转型升级问题。那么,如何发展智能制造?左世全提出,“十三五规划”提出高端、绿色、智能和服务八字方针,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实现智能制造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产品和技术创新。只有核心技术突破,才能有可能形成高端产品,继而实现节能环保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个性化要求,实现生产方式真正变革。
发展智能制造,沈阳有自己的优势。依据这些优势,完全可以创造出“沈阳模式”。这需要沈阳人紧密地对接国家智能制造战略,结合自己特点发展智能制造。首先要搞清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智能制造,是满足效率提升还是走向高端?是迈向服务型企业还是提高产品质量?是减少能源消耗还是为了创造新价值?其次,要寻找智能制造在关键环节突破点,并稳步扎实推进企业从自动化,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迈进。
智能制造实施主体永远是企业,只要沈阳企业选准方向,把国家战略内化为企业主动行为,结合实际推出自己路线图并一张蓝图干到底,相信沈阳人会探索出自己的智能制造模式,为中国智能制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