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CT在临床检测中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监测、尿液干化学分析、凝血指标检测、心肌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感染性疾病的衣原体检测、艾滋病病毒的快速筛查、血液化学成分分析等项目,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传统方法,加之其“去中心化”趋势,出色的便携性和及时性,对个性化精准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与展望
在题为《POCT技术发展现状及在分子诊断中应用》的报告中,同济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李智教授指出,在许多情况下,POCT处在医疗干预第一线,能够增强医生诊疗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但是,当前POCT项目有限,并不能从根本解决“TAT”问题,所以目前中心实验室和POCT “共存”对患者诊疗过程具有虎扑协同效应,也是当前POCT发展的特点之一。她认为建立一个有效的POCT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目前,POCT应用于临床检测仍有许多经济和伦理方面问题,如检测成本较常规检测方法高,不规范使用较为普遍,POCT应用于性别鉴定导致女性胚胎流产,患者基因检测信息泄露等。
伴随诊断、个体化医疗均为近患者方式,特别适合POCT技术介入。在欧洲,已允许用MDx(分子诊断模型)的POCT方法来确定疾病状态、药物反应与遗传关系,目前尚属早期阶段,虽有所应用,但并不完善。MDxPOCT是针对确定靶标开发药物的重要手段,并能为CDx(肿瘤细胞系异体移植模型)和PDx(病人肿瘤异体移植模型)直接提供更多常规生物标志物检测。李智教授还认为,传染病和癌症检测将成为MDxPOCT新业务主要领域,MDxPOCT技术将推动未来五年内POCT的快速增长。
综上,MS和POCT均是目前临床检测领域炙手可热的先进技术。不同于POCT的“去中心化”趋势,由于MS仪器设备的高成本,对技术人员、实验环境的高要求,决定了MS临床检测技术将趋向于“中心化”、“平台化”的发展,而且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还会保持和加强“中心化”的形态。MS和POCT在临床检测应用领域既有互补,又有竞争,均有极大发展潜力。至于未来,临床检测究竟是会更多地被POCT拉向患者的床边,还是会更多地被MS引至规模化平台检测?你更看好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