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金昌工匠”获得者讲述从仪表工到专利等身

2017-06-03 09:26 浏览:1097 来源:金昌日报   
核心摘要:走进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杨秉松创新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杨秉松这些年完成的发明——从高温氧化还原电位电极到矿浆浓度计,再到有色湿法冶金特种PH/ORP测量控制仪……

亚洲工业网讯: 走进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杨秉松创新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杨秉松这些年完成的发明——从高温氧化还原电位电极到矿浆浓度计,再到有色湿法冶金特种PH/ORP测量控制仪……

1988年,杨秉松从技校毕业,进入金川集团公司,成为冶炼车间一名普通的仪表工。也许是缘分使然,杨秉松很快就对被誉为自动化“神经中枢”的仪器仪表产生了浓厚兴趣。在维修维护仪表时,细心的他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一列在本子上。

随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杨秉松意识到,在技校学到的知识太少了。他开始想方设法收集相关书籍,从最基础的数学、物理、化学知识到深层次自动化技术,一门接一门地学习。“看书让我进步很快,虽然我的学历不高,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自学,我敢说自己是金川集团公司仪器仪表方面的专家!”杨秉松自信地说。这份自信源于他这些年学习过的上千册书籍,也正是因为这份刻苦,让他以工人身份破格进入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

“金昌工匠”获得者讲述从仪表工到专利等身

有一样发明一直让杨秉松自豪不已,那就是高温氧化还原电位电极,一个十几厘米长的感应器。

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杨秉松陪同日本专家在金川集团公司参观。那个日本专家看到金川集团公司生产一线的情况后,很肯定地说不会有一个感应器能适应这里的高温。也正如日本专家所说,即便是工业强国德国、瑞士生产的感应器也只能在80℃的环境中工作,这对金川集团公司生产很不利。

从那时起,杨秉松就开始攻关耐高温感应器。他自费去大学、研究院所请教,但收效甚微。2003年,他把家里的地下室改造成实验室,用高压锅创造高温条件进行实验。不断尝试、不断失败……就这样坚持了9年,可以适应高温的感应器诞生了。这是目前最耐高温的感应器,可以在140℃以下的环境中工作。

29年间,杨秉松获得专利授权26项,获得软件着作权36项,公开发表论文4篇。多种专利技术已实现了产品化,产品销售到金川集团公司、华友钴业、恩菲公司,2014年以来创造利润220万元;研制的仪器仪表应用于金川集团公司生产一线后,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800多万元。他的发明专利“有色湿法冶金特种PH/ORP测量控制仪的研制和应用”,获得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

从基层进入研究院,杨秉松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正是在基层的工作经历,让他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问题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正是由于细致耐心,让他能够在枯燥的科研工作中沉下心来,成为了首届“金昌工匠”中的一员。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英孚康中大型PLC年交付破万套 ,做对了什么?

上一篇:

Autodesk助Sinterit Lisa 3D打印机变身最实惠的设备之一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凡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及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QQ:3039235365